2018年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土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下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2. 舫
【答案】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却又犹如置身舟辑之感。船首的一侧设平板与岸相连,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二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颇具跳板之意。船体部分通常采用石块砌筑。
3. 错断山口
【答案】“错断山口”是指平地的掇山,为了使意境深幽,达到山谷隐隐现现,谷内宛转曲折,有峰回路转的效果,必须理山谷。园林上有所谓错断山口的创作。错断和正断恰恰相反。正断的意思是指山谷直伸,可一眼望穿,错断山口是指在平面上曲折宛转,在立面上高低参差左右错落,路转景回那样引人入胜的立局。
4. 清裕陵
【答案】清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墓。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前朝,又有所创新。
二、判断题
5. 十绮园是北方著名的小型私人庭园,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答案】√
6. 杭州西湖北面宝石山上的保傲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
【答案】√
7. 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是曲江池(曲江)的春游胜景。这种风俗活动的由来是人们在阴历三月初三日,在郊外水边举行楔拔之礼。( )
【答案】×
【解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出自杜甫的《丽人行》,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
8. 西方园林追求淳朴自然美,处处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称自然山水式园林。( )
【答案】×
【解析】西方园林追求的是几何规则式园林,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而且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被称为自然山水式园林。
9. 孤植又称点植,“贵精不在多”,以简洁求胜,对于稍大的园林空间多用孤植配置园林花木。( )
【答案】×
【解析】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孤植一般用于较小的游园、公园或者是庭院,在稍大的园林空间中一般不用。
10.颐和园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 )
【答案】√
三、简答题
11.谢灵运园的造园成果有哪些?
【答案】会稽谢家庄园是魏晋六朝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其造园成果有以下几点:
(1)谢灵运园林无论新旧都能完全契合于天然山水地形。布局上收纳远近借景,方便农业耕作,远近自然景观各具性格的形象特征。
(2)庄园的水、草、竹、木、野生花卉和鱼、鸟、野兽等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出一幅大自然淳朴可爱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图景。
(3)谢家的庄园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化庄园。其山水风景相结合方面的确花费一番心思。园内建筑布局与山水风景相结合,道路敷设与景观组织相配合
(4)相地上宅体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映了门阀士族的文化素养,与两晋南北朝开始形成的堪舆风水的学说也不无关系。
(5)谢灵运为此园注《山居赋》,从园林角度看,《山居赋》涉及到上宅相地、选择基址、道路布设、景观组织等方面的情况。这此都是在汉赋中所未见的,是风景式园林升华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四、论述题
12.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有哪些?
【答案】主要有,大承天护圣寺、法源寺、香山寺、大觉寺、白云观
(1)大承天护圣寺郊外的寺观园林以西北郊的西山、香山、西湖一带为最多,就外围园林化环境的经营而言,大承天护圣寺是比较出色的一例。大承天护圣寺位于西湖的北岸偏西,始建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此寺规模极宏大,建筑极华丽,但最精彩的则是‘已临水处的园林化处理。大承天护圣寺以其外围的园林化环境,而成为西湖游览区内一处重要景点的情况
(2)法源寺
①法源寺在北京外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前身为唐代的“悯忠寺”。以后屡毁屡建,较大规模的重建是在明正统二年,改名崇福寺。此后,明万历年间及清初均进行过多次修整和增建,雍正十二年改名法源寺。
②法源寺前后一共六进院落:山门之内第一进为天王殿,第二进为大雄宝殿,第三进为观音殿,第四进为毗卢殿,第五进为大悲坛,第六进为藏经阁;
③它的庭院花木繁荣,四季如春,园林绿化在明清的北京颇负盛名,素有“花之寺”的美称;
(3)香山寺
①香山寺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历史悠久,据记载唐代己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将二寺合一,金章宗赐名“大永安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称“永安禅寺”。清乾隆年间,在原址上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
②香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严整壮观,曾为西山诸寺之冠;
③香山寺于1860年、1900年分别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烧,仅存知乐壕、听法松、婆罗树御制碑、石屏等遗物。
(4)大觉寺
①大觉寺在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系的呖台山,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前临沃野,景界开阔;
②寺始建于辽代,名清水院,明宣德三年重修扩建,改今名,清康熙五十九年,当时的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对该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乾隆十二年重修。以后又陆续有几度增改、修葺,遂成为今日之规模;
③寺观建筑群坐西朝东,包括中、北、南三路;
④园内有辽碑和舍利塔等古迹,但水景与古树名木却是此园的主要特色;
⑤早在辽代即因水景之胜而得名为“清水院”。由寺外引入两股泉水贯穿全寺,既作为饮用水,也创为多层次的各式水景;
⑥参天的高树大部分为松、柏,间以棚、栋、梨树等。浓阴覆盖,遮天蔽日,为夏日之清凉世界; 以松柏银杏为主的古树遍布寺内,尤以中路为多。四季常青,把整个寺院覆盖在万绿丛中。南、北两路的庭院内还兼植花卉,如太平花、海棠、玉兰、丁香、玉答、牡丹、芍药等,更有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