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企业的本质。

【答案】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把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即企业被抽象成一个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至于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则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开端。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在科斯看来,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企业内是“权威”指导资源的配置,而在市场上则是价格配置资源。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的理论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费用理论因为秉承这一逻辑而受到很多的批评,其争议点是,以企业和市场这样的两分法来研究交易和组织,有些过于牵强和突元。在张五常看来,企业取代市场并不十分确切,而应该说是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后来的学者,如威廉姆森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可以说,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性质,对于研究企业生产行为和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 设c 、d 两个生产者拥有1、k 两种要素。两个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生产者c 使用的1, k 的数量分别用1, k 表示,生产者d 使用的1, k 的数量分别用l d , kd 表示。两种要素的总量为和,即有

(1)生产者c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生产者d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3)用生产者c 使用的l c 、k c 来表示的生产契约曲线;

(4)用生产者d 使用的l d 、k d 来表示的生产契约曲线。

【答案】(1)生产者c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生产者d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试确定:

(3)生产契约曲线是指在埃奇握斯盒状图中,两种产品所有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的轨迹,即该曲线上的点都满足,即可得:。

因此,用生产者c 使用的l c , k c 来表示的生产契约曲线应满足:

整理得:,此即为用生产者c 使用的l c , k c 来表示的生产契约曲线。

(4)同理,用生产者d 使用的l d , k d 来表示的生产契约曲线应满足:

整理得:此即为用生产者d 使用的l d , k d 来表示的生产契约曲线。

3. 下列事件对x 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

(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答案】(1)x 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右移。因为生产厂商的广告宣传会增加消费者对x 商品的了解和偏好,从而使得消费者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都会增加对x 商品的需求量。

(2)x 商品的需求曲线保持不变。因为通常假设一种商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增加对该商品需求的影响很小以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x 商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增加就只会影响x 商品的生产成本及其供给曲线,而对x 商品的需求曲线没有影响。

(3)二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左移·因为当Y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商品的购买而增加对其替代品Y 商品的购买。换言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在任何给定的二商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都减少了。

(4)在消费者收入增加的前提下,如果x 商品是正常物品,那么,消费者会增加对x 商品的需求量,导致需求曲线右移; 相反,如果x 商品是低档物品,那么,消费者会减少对x 商品的需求量,导致需求曲线左移。这两种情况在x 商品的任何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 比较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生产论的等产量曲线分析法。

【答案】从方法论讲,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生产论的等产量曲线分析法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两种分析法只是在相同的分析框架下,对分析工具赋予不同的经济术语而己。

(1)在效用论中,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两个基本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在消费者的偏好给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到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该曲线符合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直线型的预算线,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且为负值。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工具,既可以分析消费者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又可以分析效用给定条件下的支出最小化。消费者的决策均衡点发生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相切点,在切点的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通常写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或者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那么,消费者会沿着收入一消费曲线来选择两种商品的消费量,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最小的支出。

(2)类似地,在生产论中,等产量曲线分析法的两个基本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在厂商的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到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该曲线符合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生产成本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直线型的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且为负值。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这两个工具,既可以分析生产者成本给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又可以分析产量给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生产者的决策均衡点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相切点,在切点的均衡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通常写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生产者的成本发生变化,或者生产者的产量水平发生变化,那么,生产者会沿着扩展线选择两要素的使用量,以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最小的成本。

5.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

【答案】二者的关键区别可以从它们的定义中体现出来:

(1)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 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因此,在‘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还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可以看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相同。

6. 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