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80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实地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2. 多段抽样

【答案】多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在社会研究中,当总体的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研究者一般采取多段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多段抽样的具体做法是: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在运用多段抽样方法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在类别和个体之问保持平衡。或者说,保持合适的比例。在同等条件下减少多段抽样误差的方法是: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

3. 开放式编码

【答案】开放式编码其具体做法是:①研究者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成不同的类别; ②研究者慢慢地阅读实地记录,寻找评论的项目、关键的事件或主题,然后标上记号; ③研究者在记录卡片的边缘写一个初步的概念或标签,并用红笔或其他方式作出明显的标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创造新的主题,也可以在后来的分析中改变原来的编码。

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排除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属性分类。

4. 描述性报告

【答案】描述性报告着重于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这种描述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从撰写要求来看,描述性报告首先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尽可能面面俱到。同时,它还十分看重描述的清晰性和全面性,力图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5. 电话访问法

【答案】电话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电话访问的一般做法是: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设计好电话访问的问卷表,并将问卷表按照“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的格式录入计算机; 在系统中设计好随机抽取电话号码的计算机程序; 挑选和培训一组电话访问调查员,这是电话访问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访问员实际开展电话访问。

电话访问法的主要优点如下:

(1)十分迅速;

(2)相对简便易行,也比较省钱,特别是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调查,电话访问的效果更好;

(3)十分便于对调查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它使得电话访问的质量比当面访问更容易得到保证。 电话访问法的不足如下:

(1)被调查者的选取及代表性方面的困难:

(2)调查的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情况下控制在10分钟以内比较合适。因此,访问时间的不充分性客观上制约了电话访问这种方式所收集的资料的广度和深度。

6. 实验室观察

【答案】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方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应用。由于实验室观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且观察的范围和对象又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在社会研究采用此法的很少。

二、论述题

7. 试论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

【答案】(1)差异:

①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②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就自然范式。

③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

④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

⑤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 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⑥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是文字描述。

⑦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的; 定性研究是主观的。

⑧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⑨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2)两种研究方式之间的互补:

①社会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时,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两种研究方式,这样有利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优势互补。

②一般见到的调查报告之类的大多是定量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多采用大量的表格和数据来比较精确的闻释某一问题。定量研究的结果比较精确一些,但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已经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从中概括出基本规律,找准目标,然后在运用定量研究对这些规律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实际社会研究中该运用哪种方式,这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而且取决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举例略。

三、思考与实践

8. 简述测量中的信度与效度。

【答案】(1)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其基本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2)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下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指的是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当一项测量所测的正是它所希望测量的事物时,我们就说这一测量具有效度; 反之,则称为无效的测量或者测量不具有效度。人们在评价各种测量的效度时,也往往采用这三种类型作为标准:表面效度、准则效度、结构效度。

9. 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请设计出测量公共事务参与的操作化方案,并列举出你认为最应该考虑的五个影响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

【答案】(1)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 首先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其次,决定一个定义。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首先,列出概念的维度。其次,建立测量指标。

(2)测量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的操作化方案为:

首先,澄清与界定概念。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是指,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对于社区中的公共的事务参与的程度。包括社区中的各方面事务。比如政治选举,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其次,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①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②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实践③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存在的问题。

建立测量指标:①是否愿意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②更加愿意参与哪种类型的社区公共事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