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尼尔·波兹曼
【答案】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波兹曼认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这些信息在内涵上缩水。另外山于电视传媒仅仅是单向沟通,无法与观众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它也就没办法实行教育的职责。波兹曼深化了传媒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传媒适合传播不同的信息。他的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是其对西方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网络的隐匿性给网民提供“随心所欲”的空间。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 等。它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荞不齐、可信度低以及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3. 文化研究学派
【答案】文化研究学派起源于英国,以1964年在伯明翰大学成立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 (5)为核心,其代表人物包括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莫利、费斯克等人。这个学派的学者延续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认为大众传播生产了大众文化,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反映了斗一争之下形成的权力关系。文化研究学者更多关注了受众的解读,认为由于符号的多义性以及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能对文本做出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等不同的阅读,这其中就蕴含着反抗的可能性。
4.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
【答案】社会雷达是对人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监控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人们察知和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动,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确定应变之策提供帮助。大众传播的这种功能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
5. 媒介责任理论
【答案】媒介责任理论是指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中体现职业伦理规范,在新闻传播中尊重公民人
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公共文化使命,不传播可能给观众带来伤害的信息。在媒介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就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媒介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媒体有责仟从公共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大多数国家赋予新闻业的首要责任。在迅速发布新闻后,能否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进展,不仅将决定报道的质量,展现媒体的持续和深度报道能力,也是媒体的专业品质和水准的体现,更是履行媒介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二、简答题
6. 如何理解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答案】在当代社会,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引起的巨大社会变化是最为引人注日的现象。根据梅赛尼和后来学者的研究,对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或立场:
(1)技术决定论
在技术决定论者看来,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它虽产生于人的需求,但它一旦成为气候,便很容易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脱疆野马,因而,技术的后果内因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同时,技术塑造人类发展而不是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一种技术产生以后,人和社会在享受它提供的有限“自由”的同时,更多地是处处受到它的限制:人必须被动地适应技术条件或技术环境的制约,按照技术的逻辑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甚至是观念价值体系。一般而言,在技术道德判断上的技术“善”论者和技术“恶”论者,都是技术决定论的拥护者。在学界,其理论上的代表是法国的埃吕尔、加拿大的麦克卢汉、美国的L 温纳等,在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工业技术的批判与反思中,也可以找到技术决定论的影子。
(2)社会决定论
这种立场的核心观点是,技术起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没有人的社会需求,不会有技术,这表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人是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同时,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它们也是伦理、政治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则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社会决定论的立场来看,中国的四大发明终究没能发展成影响力巨大的工业技术,恰恰是社会制度决定技术的最好例证。社会决定论的代表学者是技术哲学家J.M. 斯塔迪梅尔等,他认为“脱离开人类背景,技术就不可能得到完整意义上的理解……设计、接受和维持技术的人的价值与世界观、倾向与既得利益必然将体现在技术身上”。
(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无论是技术决定论还是社会决定论,都有把一方的作用绝对化的倾向,在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上,互动论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实质。互动论的代表学者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J.D. 贝尔纳、B. 巴伯以及梅赛尼等学者,他们都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来观察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二者也处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