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答案】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是当今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项目反应理论最有特色的应用。

(1)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

①在测试过程中能快速估计被试水平参数和参数估计精度。

②能针对精度目标,选出与被试水平相匹配的试题进行测试。

③对于使用了不同试题施测的被试能估计出具有同一参照系的水平值。

(2)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在测试中,计算机可以不断估计被试的潜在特质值9, 可以通过累加参测试题的信息函数而计算测验的精度。

2. 已知某态度量表有6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 0.81,0.79, 0.78, 0.80, 0.82, 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值。

【答案】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得:

因此,值为0.84。

3. 简述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经典测验理论是以真实分数模式(亦即,观察分数等于真实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为理论架构,所采用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浅显易懂,适用于大多数的教育与心理测验资料,以及社会科学资料的分析,为目前测验学界使用与流通最广的理论依据。但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测验理论所采用的指针都是一种样本依赖的指针;即这些指针的获得会因接受测验的受试者样本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同一份试卷很难获得一致的难度、鉴别度或信度。

(2)经典测验理论以一个相同的测量标准误,作为每位受试者的测量误差指针,这种做法并没有考虑受试者能力的个别差异,对高、低能力两极端组的受试者而言,这种指针极为不合理且不准确,致使理论假设的适当性受到怀疑。

(3)经典测验理论对于非复本但功能相同的测验所测得的分数间,无法提供有意义的比较,有意义的比较仅局限于相同测验的前后测分数或复本测验分数之间。

(4)经典测验理论对信度的假设,是建立在复本测量的概念假设上,但是这种假设往往不存在于实际测验情境里。复本测量的理论假设是行不通的,从方法学逻辑观点而言,它的假设也是不合理的、矛盾的。

(5)经典测验理论忽视受试者的试题反应组型,认为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试者,其能力必定一样;其实不然,即使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试者,其反应组型也不见得会完全一致,因此,其能力估计值应该会有所不同。

4.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单个被试: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团体被试: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施测者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阅卷评分者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影响信度。

⑤施测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二、论述题

5. 阐述实施心理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实施心理测验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

①准备好测验材料;

②熟练掌握施测手续;

③熟记测验指导语并能用口语清楚而流利地讲出来。

(2)指导语需要注意:

①要求测验的主持者和指导语都应保持和表述中立的态度,不倾向于答案中的任何一种方向。

②明确说明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标准严格的时间限制,但人格测验和态度测验一般不要求有时间限制。

(3)测验情境要注意:

时刻注意测验场地(通风、光线、噪音)、座位、答案纸型等测验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验分数,因而需要加以必要的控制,使之对每一个受测者都保持相同。

(4)如何处理测验焦虑:

①测验焦虑是指被试因接受测验而产生的一种忧虑和紧张情绪,它会影响测验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在测验时,应注意稳定被试的情绪。主试有时可以利用保证测验结果绝对保密或鼓励被试等方法来消除测验焦虑。

②实施测验时,主试的以下4种态度容易使被试产生过度的焦虑,应尽可能避免:

a. 以测验来威胁被试,以使被试循规蹈矩。

b. 警告被试一定要尽力,因为“这项测验很重要”。

c. 告诉被试答题要快,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

d. 恐吓被试说:“如果测验失败,会有严重的不良后果。”

(5)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良好的协调关系指的是施测者努力设法引起受测者对测验的兴趣,取得他的合作,以保证他能按照标准测验指导语行事。施测者要力图激起受测者尽量地并有意识地按照指导语去做。

(6)评分要注意:

要正确看待被测分数的意义,并按照正确的方式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