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10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8

一、名词解释

1.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2. “大包干”

【答案】“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2月,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创,是一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它是在承认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将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经营形式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克服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等弊病,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3.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4. 《五一六通知》

【答案】《五一六通知》是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的一项通知,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4月由康生、陈伯达起草,4月24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基本通过,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下发县委。《五一六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旗,揭露和批判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发起的标志,也是十年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5. 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6. “三反”、“五反”运动

【答案】“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群众运动。在朝鲜战局稳定、土改和镇压反革命取得重大胜利之后,1951年冬,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后,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部署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

7. 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的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但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也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同盟会员占到半数,所以又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8. 中共八大路线

【答案】中国八大路线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八大上确立的路线,大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二、论述题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①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总目标。17日共产党代表同蒋介石等在庐山就两党合作抗日问题继续会谈,由于蒋介石在红军编制问题上的坚持而为达成协议。

②8月9日,共产党代表和蒋介石等再次谈判红军改编和发表两党合作宣言的问题,谈判仍未取得进展。

③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国民党终于就红军改编问题同共产党达成协议。

④9月22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未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公开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表明了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证明了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符合历史的潮流,符合民心所向。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是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民族革命时期,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战的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③我党利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发展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扩展了人民武装和政权,发展和壮大了我党的革命力量。人民革命力量的新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步伐。

④抗日民主战线的形成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同时也符合国际人民的心愿。中国的抗日战场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0.简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案】(1)历史背景:①在尖锐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下,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对共产党展开进攻。②民族资产阶级存有资产阶级专政的幻想。③为在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从理论上建设共产党,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2)主要内容: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此文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所阐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观点有承继关系,并有进一步的发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以五四运动为界,其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个革命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儿个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

①革命的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这个政权的构成形式。

②革命的经济纲领:将操纵国计民生的银行、工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等,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革命的文化纲领: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3)影响:①《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战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它驳斥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论调,论证了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