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新闻体制的基本内涵。
【答案】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新闻体制的基本内涵是:
(1)新闻媒体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一般都属国家所有,不容许出现私人垄断,更不容许敌对分子办新闻媒介。
(2)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新闻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始终是它的第一个追求目标。
(3)“党管媒体”是新闻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新闻媒体主要领导的任命权、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重要资源的配置权、重大报道的终审权都由党的领导机关掌控。
2.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答案】媒介进化是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的过程,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过程。
(2)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新的媒介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指出,每一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工具都有它自身的性质,媒介的性质及它所开创的可能性,是一个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从而造成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改变。
②新的媒介会形成新的信息分配秩序。每一次传播媒介的进化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沟”或“知沟”,形成新的信息秩序,而信息秩序的变化将导致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改变。比如网络媒介兴起后,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就比不掌握这一技术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原有信息富裕阶层和信息贫困阶层的划分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3. 简述《解放日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答案】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实行改版。这一天,《解放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同时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社
论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的原则,并依照这些原则检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拉开了整风改革的序幕。
《解放日报》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版面安排上。改版前,《解放日报》把国际新闻放在首位,严重脱离了抗日根据地斗争的实际,脱离了党的工作中心,是党八股的一种表现。改版后该报把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在加强党性、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在整风宣传方面。《解放日报》把整风运动作为一个宣传中心来抓,进行了集中突出的宣传,发表了大量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和社论,同时还办专刊辟专栏,宣传形式多样,有广度也有深度。
(3)在社论写作上。《解放日报》改版后注重社论质量,量力而行,大大提高了社论的质量和影响力。
(4)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新闻理论问题。在解放区新闻工作的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思想、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区别、以及文风等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
4. 受众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控制权的手段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控制权。具体来看,行使这一权利的手段有:
(1)个人信息反馈,例如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向媒体和传媒活动提出建议或意见。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限制媒体行为。比如在新闻报道存在因虚假而危及个人名誉,或者侵犯个人隐私时,被侵害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主要是切断其广告来源。当然,这样的手法一般人难以做到。
5. 简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情况。
【答案】1897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十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更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报刊数量多
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自19世纪70年代至1895年的20余年中,总共为30种左右。维新运动兴起后,特别是在“百日维新”期间,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从1895年到1898
年的三年时间里,特别是1897年和1898年,全国各地新创办的报刊达90余种。
(2)办报地区广
外报绝大部分是在上海、香港、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而维新运动期间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其中上海最多,其余依次为浙江、湖南、广东、江苏、北京、四川、天津、澳门、广西、陕西、安徽、江西、香港等地。不仅在上海这样的外报出版基地发展,还深入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
(3)报刊种类多
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得到迅速发展外,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其中不少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报刊类型。
6. 请你谈谈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答案】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可以从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产生原因和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论述。
(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①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②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转型期的躁动。中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处于迅速深入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探索与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多种经济、社会制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变革的面前,人们承受着各种巨大心理压力。新闻的娱乐化使受众在这些调笑、戏说、胡侃中,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到了缓解,于是娱乐化媒体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好去处,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社会成因。
②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增。继广告大战、电视剧大战等之后,新闻本身“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媒体的竞争一夜之间从千篇一律的通稿飞速进入各自大显神通的时代,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泛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③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从新闻生产者即媒介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双重属性的新闻媒介,在新闻改革过程中其经济实体的属性大大强化,被推向市场、自己找饭吃的媒体在扮演政治化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追逐并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于是不难理解,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