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答案】(1)指导新闻下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新闻理论从社会的新闻活动的全局出发,系统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则有这样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新的工作经验,才能把新闻实践不断地向前推进。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新闻事业反映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动决定了新闻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新闻改革只有遵循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于国外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新闻学观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鉴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对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人们有时分辨不清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这就需要认真学好新闻理论,既懂得新闻工作的共同规律,又明确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要求。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新闻学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吸收了哲学、政治学、历史、文学等许多学科中的成果。在新闻学的今后发展中,还将继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由于新闻学是较年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还较幼稚,不太稳定。这就使得人们常常需要到其他学科中去寻找材料来丰富自己。快速发展的实践,不断变化的媒体都迫切需要理论的总结,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理论,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

2. 怎样理解“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答案】(1)老媒体是指传统的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新媒体是指以电脑、手机为主要终端的互联网。

(2)在新世纪开端,中国出现了两个舆论场:一个以传统媒体为阵地的舆论场,一个以互联网为阵地的舆论场。其间,虽然偶有相互互动,但基本上是互不干预,各有各的议题。

(3)2007年,以四大网络事件即厦门的PX 事件、陕西周老虎事件、山西黑煤窑事件、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为标志,新老媒体开始联手,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两大舆论场融合在一起,造

成强大的舆论声势。2007年以后,新老媒体联动成为常态,新老媒体扬长避短,发扬各自优势,逐步形成新格局。

(4)新老媒体联动,形成了舆论新格局。舆论有其全新的特点:

①草根性。网民在互联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这些意见是自发的、真实的。这样形成的舆论真正表达了网民的意愿和情绪。

②突发性。网络事件爆发很突然,长则数天,短则几个小时就从一个网民上传的事情演绎成网络事件; 而且很难预测,今天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件。

③鲜明的指向性。舆论一般都指向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情。2007年以来,土地征迁、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成为舆论主要指向。

④声势壮、影响大。网络具有的脱域性,使得网络事件摆脱空间束缚,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议题,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网民都在同时参与讨论、形成舆论。舆论具有全国性,声势浩大,真正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3.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福。新闻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确而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考验。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受众群体的舆论诉求和心理特点,把党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共识,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

(2)强调新闻工作的政治性,重视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

①政治家办报

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宣传党的主张和决策,引导、鼓舞、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新闻舆论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②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重大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党和政府的立场、主张和观点。

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新闻工作者必须认清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从政治上总揽全局,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力一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讲党性,

讲政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政治敏感以及分辨是非的政治判断力。这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主要内涵。

4. 分析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操作步骤。

【答案】(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内容分析法的功能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3)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分析过程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5. 简述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研究的成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的研究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三个角度。

(1)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①魔弹论

这是早期关于新闻媒体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这一理论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可以说,“魔弹论,,正是这种宣传战和宣传研究的理论化表现。按照“魔弹论”的观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它过分夸大传播效果,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该理论完全否定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所以,这种理论只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②选择性理论

1960年,哥伦比亚学派的约瑟夫·克拉拍出版《大众传播效果》,认为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并非注射式的和直接的,是必须经过中介因索,其效果只能是有限的。

主要观点: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内容包括:选择性接触,受众习惯性地接触与他的现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大众传播内容,并有意无意地避免接触与其观念相左的信息; 选择性理解,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选择性记忆,受众在接触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完成后,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