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蚌埠医学院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属激活酶。
【答案】金属激活酶是指有些金属离子虽为酶的活性所必须,但不与酶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底物相连接的一类酶。
2.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用。
3. 磷酸戊糖途径。
【答案】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细胞质中,由6-P-葡萄糖直接氧化脱羧生成核酮糖,并进一步单糖磷酸酯互变,再生6-P-葡萄糖的过程。
4. 肽链外切酶。
【答案】肽链外切酶是指从氨基端和羧基端逐一±也将肽链水解成氨基酸的酶类,包括氨肽酶和羧肽酶。
5. 同工酶。
【答案】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6. 茚三酮(ninhvdrin )反应。
【答案】茚三酮反应是指
. 氨基酸与茚三酮中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氨、脱羧作用,最后
u 而直接生成亮黄色化合物(最
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蓝紫色物质(最大吸收峰在570nm )的应。两个亚氨基酸,即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并不释放
大吸收峰在440nm )。利用茚三酮显色可以定性鉴定并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各种氨基酸。
7. 亲和层析。
【答案】亲和层析是指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技术。把待纯化蛋白质的特异配体共价连接到载体上,将此载体装入层析柱,对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柱层析时,待纯化的蛋白质与 配体特异结合,吸附在层析柱上,而其他的蛋白质不能被吸
第 2 页,共 32 页
【答案】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是指肠道细菌对部分未消化的蛋白质及部分消化产物所发生的作
NADPH 和5-P-
附,通过洗脱可以除去,最后用含游离配体的溶液或 用改变了 pH 或离子强度的溶液将与配体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8. 转录后基因沉默(
【答案】转录后基因沉默(上通过对靶标阻抑。
进行特异性降解而使基因失活。即双链
动物中则称为
物中一般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
干扰
)。
)是指在基因转录后的水平
诱导的抑制基因表达的现象。在植
在真菌中的这种现象称为
二、问答题
9. 在标准条件下的反应:
已知:
(2)计算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和标准自由能变化。 (3)约能合成多少【答案】
(
为结合态)
是电子受体。
反应能进行。
(2)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电势差标准自由能变化
(3)约能合成
10.何为补救途径,有何意义?
【答案】(1)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核酸降解或进食等从外界补充的含N 碱基或核苷合成新的核苷酸的 途径。
(2)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之间存在平衡,缺少补救途径会引起核苷酸代谢
紊乱。
11.一条DNA 编码链部分序列是:
【答案】(1)(2)
。
试写出:(1)互补DNA 链的序列;
是电子供体;
(1)确定哪个电对是电子供体,哪个电对是电子受体,确定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2) 根据给出的DNA 序列转录得到的mRNA 序列;(3)简单说明mRNA 的主要功能。
(3)mRNA 是信使RNA , 它将DNA 上的遗传信息转录下来,携带到核糖体上,在那里以密码的方式控制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第 3 页,共 32 页
12.在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的反馈抑制,而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
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
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去效用?
【答案】磷酸果糖激酶体能量供应充足时(
是一种调节酶,又是一种别构酶。
也是别构抑制剂。在磷酸果糖激酶上有两个
浓度较高)时,
的结合位点,即底物结合位点和调节位点。当机除了和底物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和调节位点结合,使
浓度较低)时,
主要与底物
酶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抑制。反之,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结合位点结合,酶活性很少受到抑制。
13.糖酵解与发酵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糖酵解:淀粉或己糖在有氧或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伴有少量的生成。
(2)发酵: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酒精或乳酸。
14.焦磷酸酶催化焦磷酸水解生成正磷酸。大肠杆菌的焦磷酸酶分子质量为120kD ,由六个相同亚基组成。该酶的一个活性单位定义为在标准条件下15min 内水解l 〇nmol 底物的酶量。每毫克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为2800单位。
(1)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3)酶的转换数是多少? 【答案】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每mg 酶中存在的活性部位为:
根据上面的计算,可求出酶的转换数为:
(1)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2)在4mg 酶中存在(3)酶的转换数是622。
15.简要说明什么是“葡萄糖效应” ?
【答案】“葡萄糖效应”是指在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细菌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的现象。只有在葡萄糖被耗尽之后,细菌经过短暂停滞后,才能分解利用乳糖。葡萄糖效应可以用Jacob 和Monod 于1960〜1961年提出、随后得到证明和发展的乳糖操纵子模型作出解释。
16.葡萄糖可结合并竞争性地抑制糖原磷酸化酶,试分析该作用机制的生理学意义。
【答案】该机制可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而有效调控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即血糖浓度升高时不再降解糖原。
第 4 页,共 32 页
时,每毫克酶每秒钟可以水解多少摩尔底物?
(2)在4mg 酶中存在多少摩尔活性部位?(假设每个亚基一个活性部位)
时,每毫克酶每秒钟可以水解的底物数为:
时,每毫克酶每秒钟可以水解底物
活性部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