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中外出版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流通图书馆

【答案】“流通图书馆”是指以出租业务为主的经营性出版企业,是19世纪图书发行渠道的重要组成,又因其主要采取连锁的形式,因而被视为连锁书店的一种。其代表人物为查尔斯·穆迪,穆迪发明了年付费的制度,相当于现在的会员制,即用1基尼就可以使用“流通图书馆”中的藏书一年,而且看完一本后还可以更换借阅。威廉·史密斯父子进一步改善了流通图书馆的规则:可以在不同的连锁书店任意借阅和归还。

2. 首字母装饰

【答案】首字母装饰是指以首字为主的装饰文字,是指彩绘写本在书中章节的开端,将起头的一个或几个文字用装饰的手法加以美化,形成图案性文字。这种装饰手法也在印刷本图书中间加以运用,但无论在观念抑或手法上都与彩绘写本的首字装饰有很大的不同。最初的手抄本均没有标题页,因此在该页起首用一个大写的字母替代,以指示章节文字的起始处。而且对手抄本的章节首字施加装饰,不仅出于阅读和美化图书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手段,使代表上帝的耶稣基督的话语神圣化,以增强其对信徒的感召力。欧洲中世纪彩绘写本的首字装饰多采用鲜艳的色调,从形式上来看,可以大致分为装饰性和图像性两种类型。

3. 手抄本

【答案】手抄本是指用手工抄写出来的原本的版本。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作家们并不亲自执笔,而是由秘书代写。进入中世纪,大量的教士成为专职抄写人员。美轮美奂的泥金装饰手抄本,内容大多为《圣经》,由鹅毛笔写在羊皮纸上,并有精美的微型画作为装饰。最早为爱尔兰和英格兰在4世纪6世纪抄写。在卡洛林文艺复兴时期、及至文艺复兴时期,均有大量的抄写。这些设计精良的手抄本,对后世的书籍装帧设计和字体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亦令人肃然起敬。皇家手稿使用的羊皮纸,往往是染作紫红色、黑色,涂上金箔,并以金色或银色墨水书写的。

4. 旋风装

【答案】旋风装,又称“旋风叶”、“龙鳞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唐代中叶己有此种形式。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叶。

5. 大学书商行会

【答案】每个大学城都有书商行会成立,成员以行使管理职责的神职人员和世俗人士担任的

书商组成。他们同样纳编于大学的职员编制,免除了部分捐税杂役。享受特权的代价就是这些书商和抄写员都必须接受大学的严密管辖。为此,各大学设计出了严格的出版制度来管理大学的手抄书业。书商们首先要通过初步面试,确认其名声良好并具有专业能力,方能获得从业资格。一旦获准通过,其所有经营活动都被严格确定和监控。当时大学的书商同时兼具手抄本的抄写制作和书籍销售两项主要职能。

6. 《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康熙、雍正时由陈梦雷、蒋廷锡等先后主持编纂的,其中以陈梦雷用力最多。《古今图书集成》共10040卷,525函,5020册,是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原名为《古今图书汇编》全书编成后,在修订过程中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继位后,陈梦雷受到迫害,被滴于辽阳。雍正帝将《古今图书汇编》交由蒋廷锡重编。蒋廷锡在原有基础上对此书作了一些校理和补充,至雍正三年(1725年)底重编完毕,雍正帝赐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并让用铜活字进行排印,到雍正六年印成,共印了65部。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

7. 稿酬制度

【答案】稿酬制度是指作品发表后出版机构交付给作者的稿费制度。稿酬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经济权利,是对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物质补偿,是著作权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经济权利,任何人不能随意剥夺。稿酬制度包括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制度、版税制度、一次性付酬制度等。

8. 章锡琛、章锡珊与开明书店

【答案】开明书店是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开设的一个著名出版机构; 1926年成立,创办人章锡琛; 1926年8月1日,章锡琛、章锡珊兄弟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60号正式成立开明书店; 1929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杜海生任经理、章锡琛先后任经理; 书店扩大后,发行所迁至中区福州路,淞沪会战中,梧州路总店毁于战火; 1941年在广西桂林设立总办事处,后迁重庆,1946年迁回上海; 开明书店出版物包括茅盾《子夜》,巴金《家》、《春》、《秋》; 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等; 1950年,开明书店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改组为中国青年出版社。

二、简答题

9. 石印术取代雕版印刷术的原因何在?

【答案】石印术的兴盛,不但打破了中国千余年来雕版印刷术的垄断局面,而且很快取代雕版印刷术,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一种印刷方式。其出版物也极受欢迎,充斥着整个图书市场。

石印术之所以能够兴盛并取代雕版印刷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石印书的兴盛是由印刷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开始的,这是西方印刷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典

籍的首次结合,这样才真正形成对雕版的冲击。

(2)无论是照相石版还是手写石版,均能保持汉字书法的艺术美,且印刷清晰。

(3)石印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所需资金亦不多,易于普及。

(4)石印能随意缩小篇幅,而字迹毫发不损,不但便于随身携带,且价格低廉,因而极受一般士子的欢迎。

10.简述大众文化对出版业的作用。

【答案】大众文化作为20世纪新兴的文化现象,对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出版物类型结构的改变

①唯有诗歌日益小众化,成为文学青年和诗人小圈子的一种自娱自乐。

②小说作为一种通俗化的文学体裁,成为大众文学的主导体裁。

③励志类、生活类等满足普通民众心理和不同欲求的书籍都成为20世纪出版物的主要类型。

(2)出版生产流程的变化

从出版的生产流程来看,图书的生产从“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在传统出版业中,作家创作的原动力是为了得到精英群体的认可而获得文学地位与声望,或者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他们很少甚至完全不会考虑中下阶层的阅读需求,即便他们的作品在客观上被普通民众所喜爱,这就是“生产导向”的出版模式。

当20世纪的大众文化占据主流之时,出版业的运营法则也开始转向了“消费导向”,即作家的写作和出版按照读者的需求来进行。从作家的题材选择和写作技巧到出版商的市场调查和品牌营销,书籍的生产完全遵照读者需求进行着。一系列更加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出版理念和运作方式不断被创造出来,包括廉价的简装纸皮书、更为多元和便利的发行渠道以及五花八门的图书宣传等,这些都是依照大众化市场的需求发展而来的。

11.这一时期政府和私人藏书都得到了哪些发展?

【答案】(1)政府藏书和私人藏书发展概况

这一时一期的政府和私人藏书都有所增多,但因社会动乱,战争不息,图书也屡遭损失。政府藏书不断遭到破坏,又不断地被收集与整理,政府藏书目录《晋中经簿》、《晋元帝书目》等的编制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私人藏书的来源、品种及质量各具特色,一方面为官府图书的整理、复制提供范本,另一方面也能为藏书家们提供方便,私家图书的整理和相互借阅现象极为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私人藏书的发展还推动了藏书整理和编目活动的开展。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两部重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即王检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

(2)《七志》与《七录》

①《七志》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王俭主持撰成国家书目《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4卷的同时,其私家书目《七志》也在当年完成,后者开创了私家编纂目录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