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l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问题(1)

研究方案属于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指通过随机化程序选择同质被试,并且设置四种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类型。

问题(2)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将“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和“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加以合并的结果,并将“有无前测程序”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其产生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剔除出去,再对实验处理效应加以检验。

这种设计模式通过比较O 1A 和O 2A 、O 2A 和O 2B 、O 1B 和O 2C 、O 2C 和O 2D 之间的差异,从多角度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 也可以通过比较O 2B 和O 2D 、O 2A 和O 2C 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前测后测处理”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分析方法上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来对前测后测处理和实验处理(被试内因素)以及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间因素)之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由此可见,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一种设计严谨、内部逻辑关系清晰且具有很高内部效度的实验设计类型。

2. 自传体记忆有什么功能? 研究自传体记忆的方法是怎样的?

【答案】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一个人亲历事件的记忆。自传体记忆分为两类:个人语义记忆和个人情景记忆。

(1)自传体记忆的功能

①自传体记忆使自我具有延续性。

②自传体记忆的社会功能促进人们的社会互动。

③自传体记忆的定向功能让人们根据以往经验解决现在的问题以及预测未来。

(2)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

①自传体记忆测验

自传体记忆测验通常给被试呈现一个线索词,要求被试回忆由该线索词引起的被试的一些亲历事件。

②无线索词的自传体记忆研究

不给予线索词只是按一定要求写下自己过去的经历,然后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析总结Wang 和Conway 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文化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记忆发生的时间以及性别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3. 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上。

【答案】认知心理学强调过去的知识经验和现实刺激都是产生知觉所必需的,因此它认为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程。由于是在个体知识经验引导下对刺激信息的知觉加工,因此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加工,它制约着较低水平的加工过程,故又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低阶段的加工输出受到较高阶段加工输出的制约与影响。

(2)自下而上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觉器官中滞留信息在知觉中的作用。一般是从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信息的解释。这种加工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因此,又被称为数据驱动加工。这种加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加工过程中较低阶段的结果不受较高加工阶段的影响。

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是两种方向不同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觉过程。如果没有刺激的作用,那么单靠自上而下加工则只能产生幻觉。但是,只有自下而上加工也是不够的。因为在没有自上而下加工的情况下,自下而上加工所要负担的工作必将太重; 同时人接收外界信息的速度也是较慢的; 此外,单是自下而上加工也难于应付一些刺激所具有的双关性质或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在人的知觉活动中,当非感觉的刺激信息越多时,个体往往是以自上而下的加工为主; 相反,当感觉信息较多时,自下而上的加工往往占优势。

4. 举例说明双眼竟争的实验范式。

【答案】(1)双眼竞争范式

双眼竞争是近年来研究视觉意识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范式。实验中给观察者的两只眼睛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图像,他们所看到的并非是两个图像的混合,他们的知觉体验是以一种双稳态形式在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和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间交替转换的。因为视网膜输入始终保持不变,

变化的是知觉体验,因此双眼竞争为探索知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范式,从而避免了视网膜的刺激变化所造成的混淆。

(2)双眼竞争范式的研究案例

Logothetis 和其同事(1998)记录了猴子在观看双眼竞争呈现时大脑视觉区域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①实验程序

猴子被训练通过拉一个杠杆来报告它们在每一时刻看到的是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实验中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如移动的栅条、面孔等,它们或者是某个特定神经元的适宜刺激(能强烈激活该神经元),或者是非适宜刺激(对该神经元的激活非常微弱)。

②实验结果

Logothetis 等人发现,在视觉通路中某些神经元的反应是独立于猴子的觉知状态的,而另外一些神经元的活动与猴子的觉知报告相关。例如,给猴子的一只眼睛呈现移动的刺激,另一只眼睛呈现静态的刺激,对运动敏感的神经元在猴子报告看到运动时其活动比没有报告时更强烈。此外,在视觉通路的不同阶段,与觉知相关联的神经元数量是不同的,在V1和V2区大约有20%,而在颞下皮层大约有90%。

③实验结论

视觉通路的晚期阶段与猴子的觉知状态的关联比早期阶段更紧密。

5. 视锐度有哪些测量方法?

【答案】眼睛的空间辨别能力即视锐度表现为觉察目标刺激的存在以及辨别物体细节的准确性。因视锐度有许多种类,测量视锐度的方法也有多种。

(1)觉察

觉察即发现对象的存在。在暗背景上觉察明亮的物体主要决定于物体的亮度; 在明亮背景上觉察暗物体,主要取决于视网膜上刺激物的投影与其周围的亮度差别。

(2)定位、解像与识别

①定位

定位是觉察两根线是否连续或彼此有些错位的能力。错位的数量可以变化,当观察者看不出错位时,实际错位的大小便是对定位视锐度的测量。

②解像

解像是知觉某一模式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③识别

医院的视力表就是一种识别任务。

a. “E ”型视力表

在临床医学上用下列公式来计算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