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8新闻与传播实务之广告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过对比我国的外贸广告和海外来华企业的广告传播,说明在国际广告传播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我国的外贸出口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发展,但面对国际市场日益严峻的竞争格局,我国的外贸广告还较薄弱,与海外企业的广告传播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该了解我国出口商品对外广告的策略和存在问题。

总之,应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在实施国际广告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考虑到广告活动的整体性。既要服从市场营销战略的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到以各种媒体为信息载体的广告能够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使广告活动的内容、创意达到一致。

(2)要考虑到广告的实效性。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淡旺季、广告市场的竞争状况、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大小等因素都对广告时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要考虑到广告的综合性。即广告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综合运用。

2. 简述国际广告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答案】与国内广告相比,国际广告因其实施范围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不同,国际广告具有更大难度和更高要求,这就决定了国际广告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1)从宏观层面上,国际广告的特点:

①国际广告运作的市场活动范围的特殊性

服务于国际市场营销,满足国际化广告主的全球营销和整体营销的需要,在一个极为广大而又复杂多元的国际市场范围和环境里进行广告运作,是国际广告的一大特点。

②国际广告活动面临的具体市场环境差异性大

国际市场环境中,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状况不同,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具有极大差异性。

(2)从微观层面上,国际广告的特点:

①广告主不同

一般国内广告的广告主主要是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而国际广告的广告主是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或进出口企业,他们的经营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其采取的促销与广告方式的不同。

②广告对象不同

国际广告除了面对国外不同的消费者外,其贸易广告的对象主要是国外的进口商、批发商,

这也决定了国际广告的特殊性。

③广告诉求方式不同

一般地说,面对消费者的广告,多侧重于感性诉求,而当国际广告以进口商和批发商为目标对象时,则多侧重于理性诉求,着重传播有关产品客观特性的信息。

④广告媒介选择小同

因广告诉求方式的不同,国内广告多选择大众化媒介和新兴媒介,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而国际广告中的贸易广告,由于广告对象是企业决策人士或经营专门人士,媒介的选择就多考虑专业性杂志和经济贸易性杂志。

(3)国际广告的特殊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塑造国际品牌

成功的国际广告可以使广告主同消费者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埋下伏笔。

②有利于配合商品出口贸易计划的实施,增强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广告的中心任务就是为外贸出口商品进行促销推广,降低企业成本,为国家多创外汇。开展有效的国际广告信息传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功实施外贸商品出口贸易计划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国际广告可以不断增强外贸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加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

③有利于促进国际商品信息的交流和国际新产品的开发

国际广告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国际商品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在国际市场上,新商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国际广告活动可以通过经常的市场调研来捕获有关世界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的现状和最新发展趋潮的信息,以利于广告主适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产品策略和广告策略; 同时也可以从国外经销商和消费者方面得到有关自身产品信息的反馈。这些对出口商品的企业和经营单位都是十分必需的。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各区域逐渐融合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国际广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国际广告是应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它也极大地激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更多的贸易国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 怎样看待广告作用的双重性?

【答案】(1)广告作为一种从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既反映着社会,又反作用于整个礼会。积极健康的广告,对社会产生着良好影响,促进社会进步; 而消极庸俗的广告则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广告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广告获得有益资讯,开阔视野。广告的本质功能是促销,使广告与生俱来具备功利倾向,它终将人们导人商品世界,促成购买行为。这种

导向,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如社会消费心理的不成熟)极易产生偏差,而导致人们对商品的盲目崇拜。有些广告为采用功利的宣传,容易造成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生活得是否有价值,主要看其拥有什么商品,而不在于其创造了什么。这种表现,易助长享乐主义的发展。

(3)广告作用的两重性,不仅仅是广告本身的问题。因为广告所反映的只是操纵者一一社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而社会成员又生活在更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当中。由于广告传播的重复性和广泛性,广告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对广告作用的两重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以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4. 广告主题理论与实践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案】广告主题理论与实践发展了如下几个阶段:

(1)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这一理论强调商品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简便易行,因而在当时的广告界引起了强烈反响。M&M'、奶油巧克力的广告口号“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经典地诊释了USP 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理论在以产品观念为核心的时代,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而某些差异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因此这种理论在目前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2)品牌形象理论(Brand Image)

这是由大卫·奥格威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这一时期是从产品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的时期,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任何一种商品的畅销都会很快导致大量企业蜂拥到同一市场,模仿使“独特”再难持久。个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生存和发展,仅靠自己的商品特点己远远不够。品牌形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广告最主要的目标是为塑造品牌服务; 每一个广告都是对品牌印象的长期投资; 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提高,产品中的差异性缩小,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和心理感受。在这一理论基础上,CI 或CIS 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独特的销售主张与品牌形象理论的共同点是:确定广告主题基本上是从商品或企业本身出发,即从我出发,从里向外考虑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置消费者于不顾而以自我为中心确定广告主题的方法,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性和局限性。

(3)定位理论(Positioning )

该理论的核心是定位并不涉及改变产品或企业本身,它只是涉及建立或改变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即“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但由于实践的局限,当时的定位理论缺乏动态视角与发展的观点。《新定位》作者之一杰克. 特劳特认为:市场逐渐成熟后,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构思新的定位,就会陷入困境。定位理论的提出意味着广告主题应当建立在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上,而不是商品之间的差异研究上。

以上三种确定广告主题的理论体现了一种渐进的发展趋势,但并非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后者在吸收和兼容以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市场经济和营销理论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