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58财务会计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

【答案】(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财务会计的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 ②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③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2)明确研究财务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2. 一般纳税人的哪些业务应视同销售?

【答案】视同销售行为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未作销售处理而税法中要求按照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的行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视同销售的业务主要包括:

(1)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2)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4)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上述视同销售行为中,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货物一般按成本转账,不确认收入,用于其他项目的货物,应确认收入,井结转成本。

3.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企业建立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因企业的规模大小和货币资金收支量多少而有所示同,但一般应包括以下五项主要内容:

(1)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过程分工完成、各负其责;

(2)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制度化;

(3)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与会计记账分开处理;

(4)货币资金收入与货币资金支出分开处理;

(5)内部稽核人员对货币资金实施制度化的检查。

4.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包括:

(1)含义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要随着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相应变动,大体上反映在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占有的份额。

(2)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适用于实施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

(3)科目设置

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以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等明细科目。

(4)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①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

②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以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5)投资损益的确认

①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②投资损失: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6)被投资企业分派股利

①宣告: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②分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7)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

①增加: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②减少: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科目。

5. 会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其适用条件如何? 小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有何不同的影响?

【答案】(1)会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三种,具体包括:①追溯调整法; ②当期法; ③未来适用法。

(2)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具体如下:

①追溯调整法,一般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

②当期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采用;

③未来适用法,一般适用于会计估计变更。

(3)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有不同的影响,具体如下:

①在追溯调整法下,会计变更引起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将直接影响期初的留存收益,使所有者权益出现变动。同时,会计政策变更涉及的相关资产、负债科目的调整,将导致资产结构发生变化。

②在当期法下,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将其计入变更当期的损益,且不必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数据,但为了使报表具有可比性,需要报告备考数据。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采用这种方法。

③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保留原有的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并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再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6.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权责发生制为什么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

【答案】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与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必须首先明确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1)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具体说明如下:

①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认定会

,解决为谁记账、算账、报账的问题。 计主体,也就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立场)

②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清算。

③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就是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相等时间段落。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④货币计量。财务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要记账,必须确定记账本位币; 要编表,必须确定报告本位币。不但要确定依据何种货币记账,按何种货币编制报表,还需要判断该种货币本身的价值是否基本稳定。

⑤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它要求对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各项业务,以是否取得经济权利、是否承担经济责任为标准,决定资产、负债、收入(广义)和费用(广义)的确认。现代企业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在于开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特别是进行会计确认必须正确运用确认基础。会计确认就是解决能否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会计系统包括账务系统和报表系统,因此,简单地说,会计确认就是要确定能否入账和能否入表。而权责发生制的作用就在于解决这类问题。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因而运用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