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答案】(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一一市场机制
①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要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不仅要不断追加各种要素,更需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有技术的变革才使得生产曲线不断扩张,同样的投入才能带来更大的产量。
②质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只有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才能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良好的销路。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靠运用先进的技术。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开发,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
③利润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a. 只有技术的变革,才使得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均衡点不断推移,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利润水平得到提高;
b. 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采用往往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利润得以增加;
c. 率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户与企业,往往能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
d. 在农业不断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产品的总利润水平。
④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实现以质取胜; 同时使产品成本降低,使产品在价格竞争中有较强的优势。
(2)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一一需求机制
①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引起对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村_、二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优质化、高效化,这就促使有更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②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a.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这些非农人口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b. 随着城市工业的崛起,要求农业为其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材料。
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推进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业产业化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④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产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技术的竞争。
⑤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的技术进步
为了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注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 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答案】农贸市场全称是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农贸市场的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势:
(1)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以个体经营为主,农贸市场为大量的个体零售商贩和消费者提供交易平台;
(2)个体零售商贩主要由当地的个体经营者、来自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下岗工人构成,他们经营生鲜农产品货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产自销,二是批发市场;
(3)一般而言,小城镇和乡村农贸市场上农民自产自销的比例大,大中城市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是从批发市场进货;
(4)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末端,满足了广大居民传统购物习惯的特点,目前仍然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大量存在,是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要形式。
劣势:在大中城市,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购物习惯发生变化,农贸市场在购物环境、卫生条件和商品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
发展趋势:逐渐开始被新型零售业态的代表一一超市所取代。
超级市场是大规模、低成本、低毛利、消费者自我服务的零售经营方式,主要经营食品、清洁品及家庭其他日常用品,品种齐全,特别适合购买频繁、用量大的易耗类消费品。其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而连锁经营又有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之分。
正规连锁的优势:有较强大的议价能力、获取批发功能和多铺店销售的效率,可以利用传媒,便于计算统计,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劣势:缺乏灵活性,需要较高的投资,限制了个人的独立性。
特许连锁的优势:投资少、扩张快。劣势:可降低风险、减少失败率。
自愿连锁的优势:灵活性强,各店自主权大,主动性高。劣势:统一性差,决策迟缓。
超级市场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大规模化的连锁经营相对接,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
3. 你认为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答案】(1)中国未来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①第一阶段一一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
a. 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中等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在21世纪的20-30年里仍将以采用生物、化学技术等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生产
率。
b. 对于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采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同时,可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第二阶段一一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21世纪20-30年代以后,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开始由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并举,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以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4.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有哪些? 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案】(1)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在农村土地改革刚刚完成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农业生产互助组
a. 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组织的初级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经营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互相交换中使用,因数量和质量不等不能完全相抵的部分,根据当地的社会工资或当地的习惯以实物或现金的形式补足
c. 分配制度
产品归农户自己所有。
②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私有,耕畜农具大部分也是私有的,但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统一使用,实行有计划的经营,产品统一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由合作社集中掌握、统一使用。
c. 分配制度
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一部分按入社时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取得股份分红,一部分按社员投入的劳动多少取得报酬,也就是说,在分配上采取了按资按劳相结合的形式。
③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占有,但不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社员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领导者的统一安排,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集中统一经营为特征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制度安排,农户除保留少量的自留地的使用权外,土地和生产资料完全实行集体化,农户基本失去了私有产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