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基础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相图中的自由度
【答案】相图中的自由度是指在相平衡系统中,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而不引起旧相消失或新相产生的独立变量。
2. 置换固溶体
【答案】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中的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铜镍二元合金即形成置换固溶体,镍原子可在铜晶格的任意位置替代铜原子。
3. 非稳态扩散
【答案】非稳态扩散是指在扩散过程中任何一点的浓度都随时间不同而变化的扩散。
4. 再结晶
【答案】再结晶是指形变金属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通过新的可移动大角度晶界的形成及随后移动,从而形成无应变新晶粒组织的过程。
5. 晶面族
【答案】晶面族是对称关系(原子排列和分布,面间距)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等同晶面,用{hkl}表示。
6. 配位数
【答案】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二、简答题
7. 指出影响冷变形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主要因素。要获得尺寸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有哪些主要措施?
【答案】(1)影响冷变形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变形程度、微量杂质和合金元素、金属晶粒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
(2)要获得尺寸细小的再结晶晶粒主要措施有:加大冷变形程度,加入微量合金元素,提高加热速度,采用细晶粒金属。
8. 举例或画图说明什么是小角晶界的位错模型?描述大角晶界有何模型?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1)小角晶界主要是指相邻晶粒位相差小于10°的晶界,而根据相邻晶粒之间位相差的形式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和重合晶界等。
对称倾斜晶界可看做把晶界两侧晶体互相倾斜的结果,其晶界结构可看是由一列平行的刃型位错所构成,位错的间距与柏氏矢量之间的关系为
不对称倾斜晶界结构可看成由两组柏氏矢量相互垂直的刃型位错交错排列而成。
扭转晶界可看成是两部分晶体绕某一轴在一个共同的晶面上相对扭转一个0角所构成的,扭转轴垂直于这一共同的晶面,其结构可看成由互相交叉的螺型位错所组成。
(2)大角度晶界多为多晶体材料中各晶粒之间的晶界。大角度晶界上原子排列比较紊乱,但也存在一些比较整齐的区域,因此其晶界可看成由坏区与好区交替相间组合而成,主要有“重合位置点阵”模型、非晶模型和小岛模型。
9. 从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影响的角度,定性分析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
【答案】在这三类材料中,其力学性能特点分别是:
(1)金属材料:优异的塑性和韧性,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大的弹性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极小的弹(2)陶瓷材料:塑性和初性几乎为零,极高的硬度和较低的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
性和极大的弹性模量;
(3)高分子材料:较高的塑性和軔性,较低的硬度和强度,极大的弹性和极小的弹性模量。 这三类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上述差异,主要是由这三类材料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不同所造成的。
(1)材料的弹性及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材料中原子结合键的强弱。其中①陶瓷材料为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键力最强,因此其弹性模量最高但弹性最小;②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中为很强的共价键,但分子链之间为很弱的氢键和范德华键,因此其弹性模量最低但弹性最好;③金属材料为较强的金属键结合,故其弹性模量和弹性居中。
(2)材料的硬度也主要取决于材料中原子结合键的强弱。所以,陶瓷材料有极高的硬度,而高分子材料的硬度很低。
(3)材料的强度既与结合键有关也与组织有关。①陶瓷材料虽然有很强的结合键,但由于烧结成形中不可避免地形成气孔或微裂纹,故其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较低;②高分子材料中很弱的氢键和范德华键使其强度也较低;③金属材料中的金属键虽然不是很强,但高的致密度以及高密度的位错使其具有很高的强度。
(4)材料的塑形与韧性方面,①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云和容易运动的位错以及较高的致密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②陶瓷材料中的位错不易运动,加之存在气孔和微裂纹,因而陶瓷材料的塑性和軔性几乎为零;③高分子材料中很弱的氢键和范德华键使分子间可以较好地相互滑动,因而有较好的塑性和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