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6岁,自幼消瘦、乏力、气短、多汗,近年来出现青紫。查体:营养、发育差,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部X线摄片显示左、右心室均大,以右心室增大为主。最可能的诊断是() 间隔缺损。 Roger病。 高位室间隔缺损。 艾森门格综合征。 动脉导管未闭。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白化病患儿,再生子女患病风险() 1/2。 1/3。 2/3。 1/4。 3/4。
患者,男性,40岁。因吸入光气后呼吸费力2小时入院,给予面罩吸氧及激素、抗感染等治疗3小时后,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困难加重。若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目前提倡的通气策略包括() A.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肺复张。 压力型通气模式比容量型通气模式更少产生气压伤。 必要时采用液体通气。 常规通气无效时可选用俯卧位通气。
患儿女,2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无发绀,活动后易气促,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最可能的畸形是() A.肺动脉瓣狭窄。 B.室间隔缺损。 C.房间隔缺损。 D.法洛四联症。 E.漏斗部狭窄。
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无脑儿。 蚕豆病。 地中海贫血。 多囊肾。 家族性多发性胃肠息肉。
患儿男,1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跨瓣压差为60mmHg,家长要求治疗。医生的意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