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初,我们在宁陕朱鹮野化放飞管理站对笼养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进行了研究。目标朱鹮选定为大网笼中的16只笼养个体,除W003右脚四趾缺失外,其余健康状况良好。观察采用瞬间扫描和目标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选定其中的两朱鹮繁殖对♂329x♀714及♂315x♀739进行跟踪粪样采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其性激素(雌二醇、孕酮及睾酮)水平进行测定。并制备朱鹮脖颈处黑色皮肤切片,探究导致朱鹮羽毛着色的黑色物质的来源。旨在通过朱鹮繁殖期特有的水浴涂抹行为和粪便中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黑色皮肤结构的研究,探讨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机制。通过了解朱鹮婚羽的形成过程,掌握朱鹮繁殖期的启动时间,从而采取保护措施提高朱鹮的繁殖成功率。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宁陕笼养朱鹮繁殖期平均日活动时间为14.27±1.04h,其中静栖行为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8.91%,觅食行为次之为20.36%,然后依次为繁殖13.48%、运动8.08%、理羽7.69%及其它行为1.48%。其中的理羽行为中包括一般理羽行为6.78%和特殊理羽行为0.91%。
2.宁陕笼养朱鹮繁殖期日活动行为呈现出的节律不明显。6:00-7:00出现短暂的觅食高峰期,之后出现微小波动,11:00后逐渐增大,至下午17:00-18:00达到最高峰。静栖行为在全天各个时段占的比例都较高,上午9:00-10:00和中午13:00-14:00出现小高峰,下午19:00-20:00达到最大。笼养朱鹮的繁殖行为所占比例整体偏低,上午发生的比例高于下午。理羽行为虽然频繁但总体上所占比例较小且波动不明显。
3.宁陕笼养朱鹮12月开始出现水浴和涂抹行为,1月份羽毛着色达到70%左右,3月份基本完成,而且在6月之前都需要这种行为保持灰色婚羽。水浴涂抹行为通常出现在每天的13:00-17:00之间。如果温度较高,上午也出现这种行为。每次水浴持续7.00±2.69 min,涂抹时间较长,包括水浴时的涂抹及水浴后的涂抹,持续30.00±8.61min左右。笼养朱鹮的水浴行为通常在水池的固定区域进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需进一步观察。
4.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朱鹮水浴涂抹行为与性激素水平进行分析,雌鸟的水浴涂抹行为与雌二醇水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Pearson r=0.823,P=0.006<0.01),与睾酮含量在0.05水平上负相关(Pearson r=0.692,P=0.039<0.05),与孕酮没有显著相关性;雄鸟睾酮与水浴涂抹行为也不存在显著相关,与分泌量较少的雌二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Pearson r=0.934,P=0.003<0.01)。
5. 对朱鹮颈部黑色皮肤进行石蜡切片研究表明,发现一些多角状的似黑色素细胞存在于表皮之下。由于黑色物质采样困难,本研究未对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进行测定,因此黑色物质的产生和分泌机理尚不清楚。目前研究已经证明皮肤分泌物是粉末状而非油脂状物质,是含有黑色素的脂溶性的基质(蜡、油)。因此我们推测,朱鹮颈部皮肤中可能有蜡腺的存在,黑色物质以腺体分泌物为基质,浸入羽毛中,进而通过水浴乳化涂抹至头颈部和背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