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880教育技术学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 Instructional design

【答案】中文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3. 学习策略

【答案】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主要类型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4. 教学系统设计

【答案】教学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5. 程序教学法

【答案】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6.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

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7. 概念图

【答案】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 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 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8. 先行组织者

【答案】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二、简答题

9. 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范畴?

【答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范畴,包含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1)设计范畴: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把学习资源的设计整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程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与实践方面: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2)开发范畴:开发范畴的基础是教学媒体的开发。开发就是把媒体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的过程。开发范畴包括设计、制作和发送的功能。这个范畴可根据媒体的制作技术分为四大类: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

(3)利用范畴:利用就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利用”描述了学习者与教学材料和系统的相互联系。这个范畴要求系统地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和制度化。它受到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它的四个了范畴是: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以及政策和规定。

(4)管理范畴:管理范畴是教育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这个范畴最早是从对媒体中心、项日计划和服务管理中演变而来的。这里的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它的子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5)评价范畴:评价就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案】(1)定义

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

①范畴不同。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11.教育信息化迄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回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迄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并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的普遍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个阶段。

(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逐步深入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要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学科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12.结合实践,思考混合式学习思想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 (或Blended Learning )在国际上被赋予新的含义并广泛流行,从而使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经历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并促使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从目前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混合式学习至少在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