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1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0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28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36
一、简答题
1. 简述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与要求。
【答案】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是公共管理者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更高的道德要求。其内容与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福利。所有职业的公共组织都不是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他们的存在有着崇高的社会、社群或全球的目的。公共组织的行为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这些价值。
(2)忠实地执行法律。公共管理者应该崇尚宪法; 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 接受政府的限制; 遵守行政的规定:追求正义和公平。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忠实的执行者。
(3)承担公共责任。公共管理者的责任要求公共管理者是代表公众的,因此公共管理者要成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公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维护者,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公开透明,以诚信的姿态承担起管理者的责任,更好地回应公民的需要。
(4)为社会树立典范。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作为受到公民高度关注的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其自身必须通过实践行为为公众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榜样。同时为公众树立起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有人情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
(5)追求专业的卓越。公共管理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出色的职业工作者。追求职业的卓越,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公共管理者要具有奉献精神,始终坚持至死不渝地学习与创新,提高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以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6)促进民主。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共管理的价值与方式。公共管理者应致力于维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将自己视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努力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总之,只依靠法律和外在的控制,无法创造或强化一种更好的公共管理秩序; 促进负责仟的行动,要求有义务和职责的意识,没有道德的公共管理亦是不可持久的。公共管理,不仅关心专业的技术,也重视公共服务伦理道德的追求。因此,在实现行政责任的过程中,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十分重要的。
2.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有何作用和限制?
【答案】(1)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
在公共服务方面,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展公共政策。非营利组织在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发现许多公共问题。
同时,非营利组织通过广泛运用影响力,如提供信息、陈述请愿、参与诉讼、直接代表,影响大众传媒,影响政府的决策等。对于长期的政策,通过持续的分析研究,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
②监督市场。在政府无法充分发挥功能的领域,非营利组织可以扮演市场超然的监督者的角色,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许多方面,非营利组织可以直接提供选择方一案,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给社会。
③监督政府。虽然政府组织有防止弊端的机制,但仍不能完全保证公正无私。非营利组织可以不断地提醒政府与公民,使政府与公民尽到其责任,更关心公共事务。
④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对于政府无法履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职能,非营利组织可以弥补其不足,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发展、社会互动等方面发挥极大的功能。
⑤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非营利组织对公共服务的奉献精神; 对人、自然、社会的关怀与关爱; 对平等权利的重视; 对参与的重视等,均体现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通过自己的行为,倡导和维护着社会正面的价值观。
⑥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非营利组织所倡导的是积极的公民精神,这种精神强调公民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公共事务,对社会应有仁德与爱心; 对社会要承担个人的道德责任; 要有利他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的是民主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也为培养积极的公民精神提供了场所。
(2)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限制由于非营利组织是民间组织,在涉及运用公权力领域,其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益的特殊性。有些非营利组织可能发展为极端的、排他性极强的,只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组织。
②公益的父权性。非营利组织指可能为少数人控制,变成图利私人的组织。
③公益的业余性。从事公益活动的常常是志愿服务者,可能热心有余而专业不足。
3.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何?
【答案】在我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存在,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行为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从推动和促进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定义限制得并不严格。一般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可以从现状和问题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登记社会团体13.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1万个。然而,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中国非营利组织中,有两种来源不同的类型:
①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其与政府改革相关联,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社会化的产物,因此他们的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党和政府的相关机构等受权力控制的垄断领域。
②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经济、社会民主化进程有关,是公民有组织地参与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乃至政治过程的产物,所以他们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
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来源及其所形成的非营利组织,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还很难真正成为独立于政府的自治组织,尤其进入法律登记体系的非营利组织,许多还保留着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色彩; 而一些具有独立性的社会自发组织,被排除在法律体系之外,生存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很不健全,存在较严重的非营利组织的盈利行为,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2)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问题
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资源不足
a. 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
b. 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
c. 在人力资源方面,绝大多数受到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其中有许多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
d. 很多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则没有或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这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家长制等问题。
②能力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资金筹措能力比较低,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加上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又缺乏评估和社会监督,使得其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的社会公信,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③缺乏自治。这些组织,不仅其主要的资源来源于党政机关,且在观念、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管理体制卜等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甚至依然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即使民间自发建立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要挂靠在业务主管单位上,也会受到政府各方面的限制和干涉。这种状态随着政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仅束缚了自身的手脚,也严重束缚了政府的手脚。
④发展不平衡。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领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距。
4. 简述电子化政府的发展过程与应用主要范围。
【答案】(1)电子化政府的发展过程共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