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0微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营养物。

【答案】营养物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在微生物学中,它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在内。

2. 菌根。

【答案】菌根是指一些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

3. Conidium

【答案】Conidium 即分生孢子,是一种由真菌产生的形小、量大、外生的无性繁殖体,多为单细胞、色较深、不运动、抗干燥。

4. 液泡。

【答案】液泡是存在于真菌和藻类等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器,由单位膜分隔,其形态、大小受细胞年龄和生理状态而变化,一般在老龄细胞中的液泡大而明显。

5. 抗原结合片段。

【答案】抗原结合片段是木瓜蛋白酶水解

片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以及重链

沉淀反应。

6. 内源感染。

【答案】内源感染是指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7. 型。

【答案】型曾用作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生物变异型、形态变异型、致病变异型、噬菌变异型和血清变异型。

8. 表面抗原。

【答案】表面抗原是指包围在细菌细胞壁外层的抗原,主要指荚膜抗原和微荚膜抗原。

第 2 页,共 36 页 铰链区二硫键近N 端所形成的两个结构相同的结构域组成,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能发生凝集反应或

二、简答题

9. 简述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答案】(1)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

①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②研究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的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实践价值: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的基础。

10.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11.简述噬菌体感染实验。

【答案】噬菌体感染实验是1952年A.D.Hershey 和M.Chase 设计的证实DNA 是噬菌体遗传物质基础的著名实验。

(1)步骤:

A.D.Hershey 和M.Chase 培养在以放射性①首先,

中,从而制备出含②接着,用分别被(2)结果:被核心的噬菌体或含或或作为憐源后硫源的组合培养基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 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 而大多数出现在宿主菌细

主要③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 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胞的外面。也就是说,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

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

(3)结论: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 。

12.举例说明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答案】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而且微生物与植物之间互为对方提供营养物质或生长素物质,促进双方更为旺盛的生长,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有根瘤、叶瘤和菌根等。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根瘤菌在共生体根瘤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第 3 页,共 36 页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后,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发现

碳水化合物作为生长和固氮的碳源和能源,固定后的氮素除部分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输送给植物,而植物则把光合作用产物提供给根瘤菌。如果将两者分开,根瘤菌则难以固定氮素,豆科植物则生长不良。

13.试述T 细胞在机体抗传染免疫中的作用。

【答案】T 细胞是一种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小淋巴细胞,主要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包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也参与抗体的形成和炎症反应等。T 细胞在一系列的分化过程中,T 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整合。当受到抗原刺激后,T 细胞会进一步分化、增殖,以发挥其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

14.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 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合理调整?

【答案】(1)规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的pH 会逐渐下降。pH 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的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例如培养各种真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显著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例如培养一般细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明显上升。

(2)调整:调解pH 的方法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如下表:

15.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并解释可能的机制。

【答案】(1)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是: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机械抗性强,容易被溶菌酶所裂解,且对碱性染料敏感度强,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则刚好相反。

(2)可能的机制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其机械强度大,高含量的肽聚糖易被溶解酶所溶解致死细胞裂解,且革兰氏阳性菌在遇到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紫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彼内、反之,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故其机械强度低,不宜被溶菌酶裂解,也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溶出,而使细胞退成无色。

16.图示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并说明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的机制的。

【答案】(1)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如下图所示:

第 4 页,共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