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库柏(L.A.Cooper )和谢帕德(R.N.Shepard )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 ”旋转的角度是( )。

A.60°

B.9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从0°到180°, 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从180°到360°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増加的降低,因此,反应时最长的旋转角度是180°。

2.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

A. 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 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 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 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答案】A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3. 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

A. 基本能够掌握守恒的概念

B. 比较关注事物的本质联系

C. 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D. 思维可以注意到问题的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维度

【答案】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4. 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

A.16PF

B.TAT

C. 罗夏墨迹测验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解析】16PF 为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宄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DF 。是文字测验,其余都不是。

5. 在注意研宄中,采用双作业操作规范原则( )。

A. 互补原则

B. 对比原则

C. 加法原则

D. 减法原则

【答案】A

6. 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

A. 费希纳

B. 赫尔姆霍茨

C. 斯金纳

D. 韦伯

【答案】C

【解析】费希纳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的费希纳定律;赫尔姆霍茨是用反应时法对神经的传导速率提供经验测量的第一人;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而斯金纳则开创了单被试研究的范式。

7. 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

A. 速度和准确性

B. 速度和稳定性

C. 稳定性和准确性

D. 灵敏性和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常识性知识,反应时实验中的两个基本因变量是速度和准确性。

8. 谢帕德(R.N.Shepard )和库柏(L.A.Cooper )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

A. 概括性

B. 可变通性

C. 可操作性

D. 稳定性

【答案】C

【解析】表象的性质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9. —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都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 )。

A.0,0

B.5,25

C.0,5

D.0,25

【答案】A

【解析】表明原始属于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如果都相同则可知之间的差异为0,而标准差是方差的开方,因此也为0。

10.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 )

A. 父母工作单位

B. 家长与学校关系

C. 社会文化

D. 家庭

【答案】A

【解析】外系统指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如邻里社区、儿童的医疗保险、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

11.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A. 诱因

B. 需要

C. 兴趣

D. 信念

【答案】A

【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它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凡是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负诱因。

12.根据阿特金斯的观点,不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特点的是( )。

A. 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获得成功

B. 活动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C.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