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6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内容分析
【答案】内容分析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是指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技术。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基本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2. 实证主义
【答案】实证主义是由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提出来的,“实证”一词具有五个方面的含义:①实证意味着真实; ②实证意味着有用; ③实证意味着肯定; ④实证意味着精确; ⑤实证意味着相对。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
,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
3. 定比测量
【答案】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是否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的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4. 整群抽样
【答案】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不仅可以简化抽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相对地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但是,应该看到,整群抽样所具有的简便易行、节省费用的优点,是以其样本的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等缺点为代价的。由于整群抽样所得样本中的个体相对集中,而涉及的面相对缩小,故在许多情况下会导致样本的代表性不足,使得结果的偏差较大。
5. 探索性研究
【答案】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
(1)当研究者准各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
(2)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二、思考与实践
6.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案】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五个方面:
(1)人的特殊性
①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他们有自我意识,也有主观意志。因此,他们可能会不与研究者合作,他们也可以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其他原因而采取出人意料的行为。也正因为人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社会研究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就常常达不到自然科学中所能达到的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②管理学中的“霍桑效应”就是人的这种主观意识的最好说明。
(2)研究的干扰性
①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无论是采取观察的方法,还是采取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干扰和影响。
②假设我们希望研究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在家庭中的生活内容及其方式。当我们采用观察的方法进行这项研究时(即当我们的观察员进入到所观察的居民家庭时),这些普通居民家庭的实际的闲暇生活方式肯定会被观察者的出现和参与所干扰。观察员所“看到”的,实际上是受到观察者出现的影响后的状况。如果当时没有观察者的出现,实际状况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①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既会受到个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学研究者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他们往往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②例如集群行为的出现,既可能与当时人们的个人生理、心理因素有关,还可能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场所、个人的社会关系情况等有关,因此导致集群行为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①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社会研究的困难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
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社会研究者必须十分谨慎地在自己的研究与人们的尊严、权利、利益之间,在自己的研究与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之间,划开明确的界限。
②例如社会研究者不能为了探讨“家长的放任自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而要求家长们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他也不能采取让夫妇离婚的方式,来研究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①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就要困难得多。所研究对象的状况、处境、经历,以及行为、态度、价值取向,常常在社会研究者的心中产生某种“共鸣”或“印象”。而研究者主观上的这种情感体验,往往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②例如对性工作者从业原因的研究中,研究者很可能由于对性工作者的不认同感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价值偏向的问题。
7. 如果一个高等院校以外的年轻的研究者希望以实地研究的方式研究大学生中的小群体及其活动,你觉得他应该如何进入你们的圈子? 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大学生接触?
【答案】(1)获准进入在实地研究中具有其真正的含义,它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并不是保证能获准进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这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就生活在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社区,或者就工作在研究对象
,同时又认识研究者所希望研究所工作的单位,他们既认识研究者(是研究者的朋友、亲戚更好)
的那些研究对象。总之,他们能够十分便利地将研究者“带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中。
(2)获准进入在一定意义上只是完成了进入实地的表面程序,或者说只是获得了在所研究的
,它离真正进入社区的生活,进入所研究的群体还有相当的距离。 群体或社区中的“公开身份”
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这种信任的取得、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机会。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人们才会慢慢习惯你的出现,习惯你的参与,慢慢从心理上接受你。而在这种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自然的契机,这些契机将成为一种转折点,使得研究者逐渐从当地人的“他群体”中,进入到他们的“我群体”里。
(3)我认为,这个年轻的研究首先要遵从以上的规则。然后,经由一个“关键人物”的介绍进入大学生群体。然后,尽快寻找机会,与大学生建立亲密友善的关系。最好在参与大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契机,逐渐进入大学生群体。
8. 简述定性资料中的比较分析法的定义和类型。
【答案】(1)定性资料分析的定义: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指研究者并不是从一个总的理论模型的“空盒子”开始,然后用资料中的证据去填满盒子。而是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