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价值的把握与运用

关键词: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核心价值,教学设计

  摘要


中国语文教学在21世纪一直备受教育界争议、文学界非议、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评议。在不绝于耳的议论声中,新型的中学语文教学通过把握并落实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来提升教学效度是大势所趋。
落实语文课堂核心价值的高效课堂,就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发展,有效的实现有意义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章,教学起点——解读教材,把握核心价值。
首先,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读者以文本为依托的再创作,有可能是见仁见智的,对其核心价值的把握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对文本的所有价值判断都必须是源于文本的又能在文本中得以验证的,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或断章取义。
其次,明确什么是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一方面,语文教师要重视并珍惜独立阅读的体验,不必急于鉴赏分析,“仰视”之前应先“平视”,好的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结构,关注并分析文本的“起点”“推进点”“终点”这三点,教师就能自己先大致读懂文章,这是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老师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通语言表达的路径,获得语文知识与感性经验。除了要弄明白文本的内容、意旨之外,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语言形式表达这样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以教材篇目为范例,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还需要统筹兼顾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其附带的教育功能。
最后,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什么是语文课堂上的核心。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语文课堂时间有限,文本解读的关注点必需定位在一些大多数学生自己不易看到、感到、想到的深层问题上来,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第二章,形势需要——构建课堂,落实教学核心。
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是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必需,也是适应教育全球化时代潮流的要素。国内21世纪以来的新课改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近年来从高考到各类作文大赛,无一例外关注点都是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识记类题目的比重在逐年缩小,实用类、思辨类题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考记性到考悟性的变化要求教师从职业充当走向专业自觉,实现教书角色到教学身份的嬗变。具体体现在对每节语文课程实施的理解、定位和落实上,就必须精准把握好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国外,无论是美国SAT考试还是英国独立的考试系统A-LEVEL测试,也都更注重对课业知识实际运用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并非教师完成了几本书的教学任务,而是重点考核你的学生都从你这里学会了些什么,思维品质提高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有什么收获。这些对教师课堂效度落实情况的考核,当然也离不了对语言课堂的核心价值落实的评定。
第三章,实施策略——导向落实课堂核心价值。语文教学的实施目标应在于“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评”,所以说,怎么落实课堂核心价值才是评价语文课有效与否、高效与否的关键。
首先,研究如何精准地为语文课堂教学确定核心价值。
其次,探讨如何高效地把一节课的核心价值高效地教给学生。高效课堂的达成策略有三:一是建立“图式”,运用所学的核心价值类推解读;二是研究学生学的需要、考试考的方向进而落实适宜的课堂教法;三是评价标准也应相应地跟上变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收获多、效率高、原生态等特点为指征,
最后,一方面,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开展多维测评,以侧面检测语文课堂核心价值落实效度,另一方面,还需改变以往的对学校唯分数论的评价指标,注重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考核,调整并激励语文课堂上对核心价值的定位与落实。
第四章,教学实践——反思案例,总结课堂经验。通过对必修篇——《<祝福>教学设计》、 选修篇——《〈种树郭橐驼传〉的主客问答——婉而多讽的曲笔之妙》、 校本课程篇——《重读经典——〈关雎〉与〈氓〉 》以及学生作业篇 ——《新课改呼唤新作业》的教学实践的摸索与反思,总结出一些在语文课堂上把握核心,达成语文教学价值的经验与体会。
总之,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指望着“老马识途”的教学重复是不行的,现在的语文教学需要“庖丁解牛”的“官知神遇”与“切中肯綮”。一堂语文课是否有价值,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正确而独到地解读了文本;其次要看教师是不是有一颗“慧心”,找寻到了通向教材核心价值的高效教学策略,令学生们张开了一双双发现的“慧眼”;再次,评价标准应指向考核课堂核心价值的落实;最后,在教学实践的摸索与反思中得出有效落实语文课堂核心价值的有益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