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音乐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答案】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1)情景交融
意境是情思与景物的统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 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2)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虚”与“实”是艺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常采用的艺术手法。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3)意与境谐
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4)韵味无穷
韵味无穷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
2. 园林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是什么?
【答案】园林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1)综合性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会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2)实用性和审美性
作为实用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但是,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实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3. 西方建筑艺术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为何?
【答案】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历史的悠久、数量的众多、风格的差异、民族和时代的特色,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
西方建筑艺术经历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具体如下:
(1)神权至上
①在欧洲,人们甚至把建筑称作“石头的史书”,认为从中可以通览人类的文化史和文明史。显然,我们在欣赏建筑艺术时,除了欣赏它外观的造型美之外,更应当鉴赏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时代、认识社会、认识历史。
②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根深蒂固,在建筑艺术中也鲜明地体现了出来,突出了“神权至上”的理念,如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就几乎反映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
(2)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
①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圣母院,这座教堂的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钟塔,靠近后面是一座高达90米的尖塔。
②这座建筑物的高度是惊人的,它象征着中世纪教会的无上权威,高高地凌驾于整个城市之上。尤其是它的尖塔,尖形的拱顶和又高又细的柱子等,都是垂直向上,直刺青天,给整个教堂制造出一种上升、凌空、缥缈的艺术效果,目的是把那些饱尝人世痛苦的信徒的目光引向苍天,使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
(3)洛可可式建筑
18世纪初叶,反映贵族审美趣味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从法国兴起后很快盛行于欧洲。洛可可式建筑大多外形富丽堂皇,装饰奇特精巧,复杂的曲线故意造成不对称感,室内装饰广泛采用昂贵的壁画和巨大的镜子,表现出贵族上层阶级的审美理想。
(4)新古典主义建筑
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封建贵族文化进入了衰落期,启蒙运动的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洛可可式建筑也逐渐让位给“新古典主义建筑”了。
4. 简述南宋山水画的特点,南宋山水画派有哪些代表画家和代表作?
【答案】(1)南宋山水画的特点
①“以小观大”是画家创作和观者欣赏的最主要方法
“以小观大”是“边角之景”的绘画形式在美学思想上的反映。“小”不是体积被缩小的全景山水的个体,而是一个浓缩的点,是画家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对象后提炼而出的点,并由此点作为物象之灵魂、意境之窗口。所以,南宋山水画的创作不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是转向了物象本身的内在生命和意蕴。这大大增强了南宋绘画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征性,并且能够寡中见众、内中见外、近中见远、物中见情。中国画学热衷于“小”的趣味,在南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②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
“大斧劈皴”与局部特写的“边角之景”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由后者带动的产物,是顺应了后者的形式变化而出现的技法改革。“边角之景”使得视角上从“以大观小”变为“以小观大”,视觉上从“远观其势”变为“近取其质”。如此以来,对山势的表达转变为对石质的描绘,包括其他草木等物,在画面上都要从朦胧的“势状”向切实的“质感”转变。从前的那些雨点皴、披麻
皴、云头皴、拖泥带水皴等便不再适于这种表现,于是清刚利爽的大斧劈皴便应时而生。特别是当边角之景和局部特写从扇面小形制回归到长卷、立轴的大画面上,这进一步放大和凸显出山石等物坚硬、凝重的质感,大斧劈皱的侧笔猛扫,锋芒毕露,恰能实现画面所需要的质感效果。
(2)南宋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南宋山水画作家以“南宋四家”为代表,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①李唐及其作品
李唐是开创“偏角山水”画风的宗师,北宋徽宗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他创格变体,开南宋绘画一代风气。代表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采薇图》等。
②刘松年及其作品
刘松年,淳熙初画院学生,绍熙年间(1190~1194年)升为画院待诏。其代表作《四景山水图卷》描绘西湖庭院别墅的四时景色:
a. 春景图中春风绿柳,芳草萎萎,外游寻春,生机盎然;
b. 夏景图中花繁树茂,新荷初展,主人端坐,静心纳凉;
c. 秋景图中老树经霜,秋色甚浓,庭院深深,长者独坐;
d. 冬景图中白雪飘冬,朔风凛冽,骑驴过桥,踏雪寻梅。
在《四景山水图卷》中,四时变化清晰,四景描绘入木,笔墨严谨细密,刚健兼有滋润,既继承了界画用笔精细的传统,又把人物与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笔墨生妙,诗意浓郁。
③马远及其作品
马远,字遥父,活动于南宋光宗、宁宗年间。马远对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山水画的成就尤为突出。马远有“马一角”之称,意指马远多作山水一角之景致,所画的树石线条刚劲坚凝,有如折钗股似的弯折之角。他常常不作全景式铺陈格局,而描绘边角之景。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代表作品有《踏歌图》、《寒江独钓》、《水图》等。
④夏圭及其作品
夏圭,字禹玉,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初学人物,后工山水。夏圭有“夏半边”之称,意指夏圭多作山水滩岸林带半边之景致。此图页画梧桐用浓墨作双勾,苍劲质朴,画竹叶分出浓淡不同层次,茅屋中的人物以简笔勾出,远山以花青轻勾淡染,下笔果断,墨色淋漓,笔法苍老,但气韵清幽。代表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长江万里图》等。
5. 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答案】(1)“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的原因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曲都十分重视意境。
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