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801经济学一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答案】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S, I=S+(T-G )和I=S+(T-G )+(M-X+Kr )。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2. 总需求曲线

【答案】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

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 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二、简答题

3. 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 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

【答案】(1)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指的是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2)尽管银行体系的部分准备金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它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自己一部分准备金时,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井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

4. 图横轴y 为国民收入,纵轴r 为利率。试判断A 点处的经济状态,并说明理由。

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答案】图中的A 点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处于这样一种非均衡的经济状态: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大于产品的需求,即存在超额的产品供给;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即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理由如下:

(1)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即表示储蓄和投资相等A 点在IS 曲线右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保持国民收入不变,利率必然需要下降才能回到IS 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上。国民收入不变,储蓄则不变,利率下降则投资将上升。因此,只有在

投资增加时,投资才能等于储蓄。可见A 点处于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即产品市场上存在超额供给。

(2)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A 点在LM 曲线左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保持国民收入不变,且货币供给不变。由十交易货币需求仅受收入影响,因此交易货币需求量不变,而此时需要利率下降才能回到LM 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利率下降,投资货币需求增加,因而总的货币需求增加。可见只有增加货币需求才能使得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因而A 点代表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供给。

三、计算题

5. 假定:(1)消费函数c=50+0.8y(y 为收入),投资函数i=100-5r(r 为利率); (2)消费函数C=50+0.8y投资函数i=100-10r; (3)消费函数C=50+0.75y,投资函数i=100-10r。

A. 求(1)(2)(3)的IS 曲线;

B. 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C. 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答案】A. 根据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y=c+i,可得IS 曲线分别为:

(1)中的IS 曲线为r=30-0.04y;

(2)中的IS 曲线为r=15-0.02y;

(3)中的IS 曲线为r=15-0.025y。

B. 比较(1)和(2),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4变为0.02,IS 曲线更加平坦,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国民收入也对利率更加敏感,即利率的一点变动将引起均衡收入y 很大幅度的变动。

C. 比较(2)和(3),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2变为0.025,IS 曲线更加陡峭,说明IS 曲线的斜率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较小,意味着

支出乘数较小,从而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小幅度变动,因而IS 曲线就较陡峭。

6.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1)货币创造乘数

(2)货币供给变动额

美元,货币供给约增加246.43亿美元。

。 ,即若增加货币100亿(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