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则政政策利用变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则政政策包括则政收入政策和则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则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人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二、简答题
3.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 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答案】不是。
,因为GDP 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计入GDP 的应当是700美元(=300+400)
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服务价值总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入GDP 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和GDP 计量无关,否则,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GDP 的就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
4. 根据IS-LM 模型,在下列情况下,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1)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2)政府增加税收;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
【答案】(1)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2)政府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IS-LM 模型体现为IS 曲线向左移动。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总支出减少使消费和收入减少。总收入减少,对货币交易需求减少。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下降,导致投资增加。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根据平衡预算乘数,此时国民收入会增加,增加幅度为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数量。增加政府购买会使总支出增加,反映到IS-LM 模型体现为IS 曲线向右移动; 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IS-LM 模型体现为IS 曲线向左移动。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最终会使IS 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上升、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和投资减少。
三、计算题
5. 考虑用以下生产函数描述的一个经济:
【答案】(1)人均生产函数是什么?
(2)假定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找出稳定状态下的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出,以及人均消费(将它们表示为储蓄率s 和折旧率的函数)。
S 2>Sl ,(3)假设在T 1期,该经济储蓄率从原来的s 1调整到s 2,到T 2期经济恢复了新的均衡,
请分析从原均衡向新均衡调整过程中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的变化过程,并用图形表示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调整路径。
答:(1)根据生产函数,可以得到: 。求
令k=K/N,即人均生产函数为:
把人均生产函数代入稳定条件可以得到:
求解得到人均资本存量
代入人均生产函数可以得到:。 ,人均消费。 。 。 (2)由于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经济稳定条件为
(3)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储蓄率提高,人均储蓄提高,人均资本水平提高,进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从T 1到T 2期,经济从一个稳定状态调整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过程中,人均资本增长率逐步下降,直至为0; 人均收入增长率在储蓄率调整瞬间增加,以后逐渐下降,直至回到原来的增长率水平。人均资本调整路径如图所示,人均收入增长率调整路径如图所示。
图 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增长率的调整路径
6. 某经济生产函数为Y=A(100L -0.5L 2),其中L 表示工作小时数,y 表示总产出,A 表示技术。劳动供给函数为L s =10+0.5w,w 表示实际土资; 假设初始A=2.0。
(1)一个有利的技术冲击使A 增加到2.5,求技术冲击前后均衡的总产出、工时数和实际工资水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一个不利的技术冲击使A 减少到1.5,求技术冲击前后均衡的总产出、工时数和实际工资水平,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根据生产函数可知劳动的边际产出量为:
MP L =A(100-L )
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产出量决定,因此劳动的需求函数为:
W=A(100-L )
己知劳动的供给函数为L s =10+0.5w,可知劳动市场均衡时:
L=10+0.5w=10+0.5A(100-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