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小初衔接的文言文教学中,常存在着“文言译白话”再分析白话文本的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既定模式。无疑其对文言文本自身价值的开发与利用都是低效的,而“文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亦失去了其主体地位。于文学意味较强的文言文,我们尚可达成审美维度上的诉求,或剪裁布局上的解构。然于文言文入门学习阶段须大量品阅的“短篇叙事文言文”,针对其以简洁明了为叙事风格,不以描写刻画为主的的特点,我们就必须从其他层面去开发和利用文本自身的价值。
本文着力阐释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入门策略——“语境的生活化”,正试图通过建构生活化的语境来开发和利用文本自身的价值。其要点是以生活化消除学生对文言文本因表达语境的迥异所带来的陌生感,再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新语境的构建,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持久而稳固的“语言—逻辑”结构。其基本框架是“课内文本的多元开发”与“校本文言读物的配套开发”相结合、互促进。前者注重文本的“生活化”改造,在基于文本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化与熟悉度并兼的导入”、“角色代入之阅读分析”、“联系自身,探明主题”与“习题生活化,以趣促练”等环节,用生活化的语境使学生亲近文本,消除因时间与环境隔阂所带来的语意上的陌生感。而后者则注重在探索课内文本的基础上,开发一本适应学情的,“适于自学的有系统的课外读物”。其核心切入点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1)字词识记与叙事特点上的课内外沟通性;(2)思辨上的启发性。在此基础上,再辅以“文言风味的多维度渗入”。
而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即“以读促写”。其基本可分为下述两种:(1)以上海初中语文考试手册中对人物描写的划分为准则,将“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作为学生行文的明确要求,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引导分析的基础上,将原本简明的语句描写成具体形象的语段。当然,这样的展开描写是以丰富人物形象、具化人物性格为前提的。(2)写文言小日记,它既是为了“功利”地去达成字词巩固,亦是与现代汉语息息相关而又别开生面的,另一种语用环境中的表达体验。字词的巩固可以直观地体现在对文言字词出处的梳理中,而表达上的体验,则以趣味性和自由度为审美诉求,是非功利化而隐于其间的。
概而论之,本文对“文言文入门学习策略”的探索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也即其意义所在:(1)生活化的呈现与表达:小初衔接的显性化与隐性化相结合;(2)语境下的乐趣与自足:文言文本的多元化开发。当然其亦存在着诸如“容易流于形式化”、“不能替代学生本身的阅读”与“其实难度过高,坡度不明显”等难以克服而应尽力克服的缺点。为此,本文所探讨的“文言文学习入门策略”尚任重而道远,还须迂曲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