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在当时环境下,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①与世界接轨,可减少国际纠纷②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③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与中国无关④颇具智慧,有利于化解纷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直到„„18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国民生产总值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 A.西周、隋唐、两宋。 B.西周、清朝、北宋。 C.秦朝、宋代、唐朝。 D.秦汉、东汉、隋唐。
某男15岁,学生,参加校运动会万米长跑后,出现泡沫尿、乏力,尿常规提示尿蛋白(+)。休息一天后尿常规正常如该男半年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泡沫尿,尿蛋白(+++),容量为3.2g/24h,伴眼睑浮肿,双下肿浮肿。最应该做的检查是() A.血常规+肾功能。 肾图。 肾脏MRI。 抗GBM抗体。 肾活检。
唐宋时期,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宰相通过,加盖印章,方能成为一道合法的诏令而生效,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会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使得官僚参政水平提高。 B.君主失去了独裁地位。 C.理学的纲常思想限制君权膨胀。 D.最高决策程序的制度化。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