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音乐学院665中外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偶然音乐

【答案】偶然音乐(chance music )又称为机遇音乐(aleatory music ),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兴起的。偶然音乐追求音乐的不固定性,即兴表现音乐内容,获得偶然的音响效果。它允许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想象和发挥,可以有乐音,也可以有噪音,如咕噜声、金属声、敲木头块声、击打琴弦声与琴体声等,以寻求偶然的音响效果。这种音乐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是作曲家把偶然的、不确定的以及事先未设计好的因素带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让演奏家在表演时即兴参与创作。但是这种特有的即兴演奏与创作方式与古典音乐中协奏曲的即兴片断和爵十乐的即兴性质不同,偶然音乐的音乐材料、音源是生活中的一切声音,有时还可能是无声。

偶然音乐的创始者是美国的凯奇,另外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曼、布朗和沃尔夫等也追随凯奇的偶然音乐思想,他们致力于创造不同于以往任何风格的音乐。因此,他们也常被人们称为“纽约乐派”(New York School)。

2. 《四季》

【答案】维瓦尔第所作的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由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12个乐章构

,1725年出版干阿姆斯特丹。音乐描绘生动、小提琴演成,辑人《和谐与创意的尝试协奏曲集》

奏技艺高超,作曲家还在每一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说明该乐章描绘的景象,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之一。

3. 三重奏鸣曲

【答案】巴洛克时期室内器乐音乐最主要的体裁之一,由四件乐器构成三个声部,常用两把小提琴构成旋律的两个不同声部,两件通奏低音乐器演奏同一声部。科雷利对三重奏鸣曲形式的确立和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4. 帕莱斯特里纳

【答案】16世纪伟大的教会音乐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创作传统宗教音乐,有弥撒曲104首、经文歌250首及其他宗教作品。所作弥撒曲囊括了15~16世纪弥撒曲的所有类型,既

,也有“模拟弥撒”和“自由弥撒”,著名的代表作为《马切鲁斯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

教皇弥撒曲》。他的音乐技法严格地遵循天主教复调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严谨、声部均衡、音响纯净,被视为16世纪“古式风格”的典型。

5. 泰勒曼

【答案】泰勒曼(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而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不臃肿浮躁的伴奏。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作曲家。作有600首意大利风格的序曲,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乐,40部歌剧及一些管弦乐、室内乐作品。他提倡音乐要接近民众,要为多数人而创作; 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促进了音乐从巴罗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培养市民的音乐素质,:从事社会音乐教育下作,

创立了大学生音乐社团,把教堂音乐搬上市民阶层的舞台。

6. 《英雄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原题献给拿破仑,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促使作曲家为此曲重新命名。交响曲四乐章统一构思,确立了交响曲中史无前例的英雄性构思,第一乐章描写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的独创,第三乐章为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全曲宏伟壮阔,是交响曲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7. 《命运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构建在四音的“命运动机”之上,作为整个交响曲的核心,“命运动机”在各乐章中反复出现,并加以变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在这个动机的衍伸中开展,表达了作曲家在战胜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苦痛绝望情绪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决不被它征服”。“命运交响曲”延续了“英雄交响曲”中的英雄形象和革命战斗精神,将交响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峰。

8. 赋格

【答案】在一个主题上形成的多声部模仿对位体裁。其结构因素包括:主题、答题、对题、间插段、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题是赋格中最早进入的声部,对主题的模仿进入称为答题,每次伴随主题或答题出现并与之形成对位的声部称为对题,赋格就是由主题的多次进入及其对位声部构成,变化主题的手法有增值、减值、倒影、逆行、密接和应等,并有相应的调性和声布局。赋格起源于巧世纪末复调声乐曲中的旋律模仿进入. 作为独立的器乐体裁成型于17世纪,是复调音乐成熟的产物,在巴赫和亨德尔等作曲家的创作中获得完美的发展。

二、简答题

9. 简述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异同。

【答案】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是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延续,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运用本民族的音乐语言、音乐文化来构思音乐,进行创作。但是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形态变异的影响,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相比,又有了新的发展,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音乐内容的表达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采用歌颂的笔调,重视本民族历史、人民生活、传说和文学中的记述; 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在讴歌民族内容和本民族人民生活诸方面的深度较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有所减弱,作曲家关注的是民间音乐本身的内涵,重视对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

第二,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抓住民间音乐素材的个性来加以发展,按传统音乐的完整性处理音乐; 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强调吸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按照民间调式、音阶、节奏进行写作。

第三,在同时代音乐特点的吸取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音乐的海洋中成长起来的,其和声的运用也受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 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产生在新音乐手法层出不穷的时代,它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新作曲技术的影响。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匈牙利的巴托克、科达伊,波兰的席曼诺夫斯基,罗马尼亚的埃乃斯库,英国的威廉斯,美国的艾夫斯、科普兰、格什文,西班牙的法雅等。

10.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

【答案】(1)含义与来由:

奏鸣曲(sonata )源于意大利文“sonare" ,有鸣响之意。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音乐家们喜好创作二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一般是两个小提琴分别演奏两行谱和两个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一行谱,共三行谱的合奏)。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一般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为主,加上通奏低音乐器)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

(2)17世纪以后奏鸣曲的分类:

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呜曲(Sonata da camera)两种。前者比较严肃,由“慢一快—慢—快”四乐章组成,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占典奏鸣曲的前身; 后者具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

(3)特征:

一般为四至六个乐章,每个乐章的速度和内容都具有对比性,通常由“慢一快—慢—快”结构组成。

11.简述意大利牧歌的发展。

【答案】(1)兴起与发展:

牧歌(madrigal )大约产生在153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多声部世俗音乐体裁。它最初只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娱乐而作,歌词的文学性很高,内容常常描写爱情或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演形式一般为三四个声部的合唱,表演范围局限在小场合,如家庭聚会等。

16世纪下半叶,牧歌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它在玛林秋、杰苏阿尔多等人的手中渐趋成熟,17世纪初在蒙特威尔第的影响下发展到顶峰,成为教堂音乐之外最重要的音乐体载。它常以世俗爱情、讽刺寓言为内容,表现手法丰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复调对位形式转为主调音乐形式,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