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711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式文化区
【答案】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确定形式文化区,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形式文化区中一般出现三个层次:①中心地区,或称为核心地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即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 ②外围区,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③边缘区,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现象,是文化上的过渡带。精确划定该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勉强确定往往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然,有的形式文化区,如果在其与相邻的文化区之间存在着特殊情况,就不存在着过渡带现象。
2. 城市地域
【答案】城市地域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
①己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
②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3. 人口转变
【答案】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4. 斯匹克曼
,围堵政策之教父’,【答案】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他是
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斯皮克曼出过两本谈外交政策的书,从斯皮克曼的地理学与外交著述看来,他支持地理决定论。
5. 人地相关论
【答案】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
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6. 人口结构
【答案】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7. 城市地域结构
【答案】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己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8. 城市感知
【答案】城市感知是指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不同印象。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在城市里居住时间长的人与从农村或较小市、镇来大城市的人则会感到城市烦躁、忙碌,过于紧张; 也有人虽然感到不习惯,但又感到好奇,能够逐渐适应。
9. 领土
【答案】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国际法上不构成国家。但国家的领土并不要求绝对确定,部分边界未划定,或存在边界争端,均不妨碍其为国家。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10.民族
【答案】民族是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二、简答题
11.简要分析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
【答案】(1)文化中心的迁移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运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迁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中国文化中心迁移的轨迹
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迁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人的牵引力或推动力。我国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元宋以来的千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的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的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具体的迁移轨迹如下:
①中原文化时代
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期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o
②江浙文化时代
从南宋到元、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时代被称为江浙文化时代。
③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的形成
近百余年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外相互交流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才的集聚,形成了北起江苏南部、历浙江、福建而至广州的我国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
12.影响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如何影响区域旅游开发?
【答案】(1)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旅游效益的内涵主要包括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精力恢复。
(2)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旅游时间比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问的比值。这一原则简而言之为旅速游缓。为了追求旅游时间比,人们在选定旅游地之后,往往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 在未选定旅游地时,往往选择距离最近的旅游地。
②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13.当代世界面临哪些共同的问题?
【答案】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过快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其中94%的增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