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763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景观
【答案】城市景观是指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2. 持续农业
【答案】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一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3. 人本主义地理学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 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答案】
4. 埃拉托色尼
【答案】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 )这一名词,Geo 为地球,graphe 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
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 断裂点理论
【答案】断裂点理论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由康维斯对赖利的“零售引力,加以发展而得。该学说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规律,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生计农业
【答案】生计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即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孤立进行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其产品除主
要为了自己家庭成员所消费外,剩余量小大,用于交换其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如农具和衣服等。
7. 农村聚落体系
【答案】农村聚落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村庄和集镇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农村聚落数量众多,规格不一,分布地域不同,职能和特点各异,根据其人口规模、经济职能、服务范围等因素可将一定范围内的村镇划分为若干等级,等级越高,规模越大,其影响地区越广,数量则越少,不同等级的村镇问往往存在着紧密联系,从而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特点的村镇体系。分析研究村镇体系的合理结构与空间布局,对村镇规划有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8. 现代农业
【答案】现代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9. 城市地域结构
【答案】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己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10.政治地理单元
【答案】政治地理单元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 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市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答案】(1)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
①经济区系统
经济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旱出现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世界各国各地区现已形成不同等级的经济区系统。
a. 经济区主要标志:
经济地域专门化与区内经济的协作为。
b.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的经济吸引与扩散作用,对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区内外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c. 经济区形成的意义:
经济区及其他地域系统在促进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加强地域专门化与协作,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经济地带系统
a. 经济地带系统产生原因:
经济地带系统是由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 b. 经济地带系统特点:
经济地带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大的地域范围内经济呈现带状分布和地带间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梯度差异的特点。
c. 经济地带系统形成的意义:
经济地带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逐步推进的趋势,也是工业生产不断集中和逐渐分散的必然结果。
③城市地域系统
a. 城市地域系统产生原因:
城市地域系统也是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
b. 城市地域系统分布特点:
第一,城市分布往往直接受产业分布的影响,并表现出有规律的地域组合特点。
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城市带、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以及不同等级的城市,组成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
第三,小同等级与类别的城市,完成小同的职能,成为小同地域的经济核心。
c. 城市地域系统形成的意义:
城市地域系统在促使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协调城乡的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客观性
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共同遵循着经济地域运动规律。人们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与划分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经济地域,去推动经济地域尽快地发展,而不能主观地随意划分经济地域。
②经济地域物质内容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