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6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10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14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18
一、问答题
1. 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答案】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肌肉收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
肌肉向心收缩时,是做功的,其数值为负荷重量与负荷移动距离的乘积。向心收缩可以分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
①等张收缩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谓的等张收缩是相对的,由于肌肉收缩通过骨的杠杆作用克服阻力做功。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关节角度变化,肌肉做功的力矩会发生变化,需要肌肉用力的程度也不同。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顶点”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这也是等张训练的不足之处。
②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肌肉进行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而且收缩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通常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即等动练习器)才能实现。
(2)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有两种情况:其一,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其二,当其他关节由于肌肉离心收缩或向心收缩发生运动时,等长收缩可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3)离心收缩
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如下蹲时,股四头肌做离心收缩以控制重力作用,使身体缓慢下蹲,起缓冲作用。再如搬运重物时,将重物放下,以及下坡跑和下楼梯等也需要肌肉进行离心收缩。由于肌肉离心收缩的制动作用,减缓了身体的下落速度,不致于使身体造成损伤。离心收缩时肌肉做负功。
(4)超等长收缩
超等长收缩是指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其优点在于,当肌肉被拉长后所产生的弹性势能,拉长后产生的牵张反射性收缩,以及主动向心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形成合力时,肌肉将产生较大收缩力。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最终收缩力量
的大小是由肌肉在离心收缩中被拉长的速度和被拉长的长度所决定的,前者更为重要。超等长练习与其他力量练习相比,更接近比赛时人体的运动形式。
2. 简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答案】体液免疫是指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増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是识别和处理抗原的阶段。
(2)增殖与分化阶段,是B 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抗体对再次侵入的抗原异物发挥免疫作用的阶段。
3. 简述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
【答案】人在热环境下运动的生理反应有:
(1)心血管功能方面
在热环境条件下运动时,由于温度调节中枢使心血管系统将更多的血液直接输送到皮肤,以用来散热。这就影响了工作肌肉的血流量供应,使肌肉工作的耐力下降。所以在热环境下耐力运动的成绩就受影响。
(2)能量供应方面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中体温和心率增加的同时,随着出汗和呼吸活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摄取更多的氧,还要消耗更多的肌糖原和产生更多的乳酸,这都是容易产生疲劳的原因。
(3)体液平衡方面
运动时蒸发成为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轻微出汗时,过滤的汗液缓慢地通过输送管,钠和氯化物有足够的时间被完全重吸收。然而,在运动时由于排汗量的增加,这些物质由于没有足够时间被重吸收,汗液中钠和氯化物的含量较高。
4. 何谓超量恢复?试述超量恢复的原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答案】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超量恢复的原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量恢复的程度及出现的时间与运动量密切相关
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量越大,物质消耗的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反之,超量恢复不明显,但出现的时间较早。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将会进一步延长。
(2)不同能源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快慢不同 如剧烈运动后在20~30秒内仅恢复一半,待3~5分钟时才能出现超量恢复;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原约在运动后15分钟出现超量恢复,而蛋白质出现超量恢复相对较晚;马拉松运动后,脂肪出现恢复的时间发生在第三天。
(3)超量恢复与膳食也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高糖膳食可以使运动肌糖原数量明显超过运动前水平,而高脂高蛋白膳食却不易产生糖原的超量恢复。
(4)超量恢复是在运动的休息期来完成的
在増肌训练的时候,如果是大强度,必须要有三天的休息时间,训练的当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这样可以促进蛋白质更好的吸收。如果训练强度较小可以有两天或者是一天的休息时间,但蛋白质的摄入可以相对减少。睡眠同样要保证8小时。
5.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常用训练法有哪些?
【答案】目前,用于发展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乳酸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
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最大摄氧量,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对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及训练水平低者,尤其要以低强度的匀速持续训练为主。
(2)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由于间歇训练对练习的距离、强度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往往不等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此种训练方法对机体机能要求较高,能引起机体结构、机能及生物化学等方面较深刻的变化。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完成的总工作量大,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在间歇期内,运动器官(肌肉)能得到休息,而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能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明显的锻炼,特别是心脏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摄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此方法运用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水平及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及间歇时间。
(3)高原训练法
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这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在平原上更为明显,它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研究表明,高原训练能使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能力得到提高。
(4)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以此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由于个体乳酸阈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6. 简述评定人体对冷习服的基本测验方法。
【答案】人体对冷习服的基本测验方法有:
(1)测定产生寒战颤的皮肤温度阈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