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72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力量耐力
【答案】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力量耐力可以依赖于一定负荷的科学训练而增加。
2. 缺陷假说
【答案】缺陷假说是对残障人的生理特点进行描述的一种假说。缺陷假说认为残障人由于存在某一方面形态或功能残障,会影响整个身体全面的发育,使之迟缓而不及健全人。
3. 晶体渗透压
【答案】晶体渗透压是指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它有基本相同的晶体渗透压。
4. 健身运动处方
【答案】健身运动处方是指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为目的。又包括:有氧适能运动处方、肌适能运动处方和控制体重运动处方。
5. 脉搏压
【答案】脉搏压又称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脉压正常值在来自于晶体物质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液与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本相等,即毛细血管内外具之间。 6. 肢体残障
【答案】肢体残障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残障可分为脑瘫和截肢两大类。肢体残障人群是残障人的主体,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生理功能主要与发生残障的时间、原因和丧失肢体的部分有关。
7. 应激反应
【答案】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超出所能适应的而且有害的环境变化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
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血中ACTH 浓度会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会大量分泌。应激包括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三个时期。生理应激的三个时期(无衰竭期)是:代偿反应期、适应期和恢复期。应激反应既具有适应性的意义,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8. 呼吸
【答案】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从外界不断地摄取氧气,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9. 女运动员“三联征”
【答案】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女性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影响下以连锁形式出现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膳食紊乱、闭经和骨质疏松。“三联征”发生的可能原因是当能量摄入不能满足运动耗能需求时,引起体内能量再分配,此时机体牺牲耗能较高的生殖系统从而支持运动的能耗。
10.单收缩
【答案】单收缩是指肌肉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的一次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二、简答题
11.健身活动对老年人的血脂代谢有哪些影响?
【答案】健身活动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表现为:
(1)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太极拳、长跑、舞蹈、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产生良好影响;采用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走、跑等健身运动,可以明显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获得类似降低血清和
提高和/或的效果。
(2)另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长期参加锻炼,除能有效改善脂蛋白组成外,还能使Zn
含量和比值下降,这对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12.简述血管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
【答案】(1)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血管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支配。
①缩血管神经都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口径变小,血压升高。
②体内仅有少量血管接受舒血管神经的支配,它的节后纤维能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机制
调节血管舒缩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类:
①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冠状动脉以外的所有血管都有缩
血管作用,而肾上腺素对不同部位的血管作用不同,它能使皮肤、肾、胃肠血管收缩,而心、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
②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只在局部组织发挥调节作用,如内皮素、组胺、前列腺素等,具有调节血管口径,改变局部血流量的作用。
13.何谓免疫? 举例说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功能异常的表现。
【答案】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成分的识别,并排除“非已”成分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的三大功能以及功能异常表现为:
(1)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14.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1)关于运动训练能否导致肌纤维类型转变目前还有争论。分别是:
①一种观点认为,肌纤维类型组成是先天决定的,不能通过训练和其他方法得到改变。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员长时间系统地从事某一专项运动训练,可使肌肉结构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通过训练可导致运动员肌纤维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2)不论运动训练能否改变肌纤维类型,但运动训练能使肌纤维形态和代谢特征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②酶活性改变
肌纤维对训练的适应还表现为肌肉中有关酶活性的有选择性增强,耐力训练可使与氧化供能有密切关系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化供能有关的乳酸脱氢酶及磷酸化酶则活性最低。
15.试述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是:
(1)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最大摄氧量水平高低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能否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达到最大摄氧量时,心肺的功能达到极限水平,因此,最大摄氧量的大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定心肺功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