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755教育技术学理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3. 网络教育
【答案】网络教育又称为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4. 教学媒体
【答案】媒体是英文media 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 远程教育
【答案】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 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 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 有双向交流的渠道。远程教学的特点有(1)在远即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
程是非实时的。
6. 学习环境
【答案】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
7.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8. 系统科学
【答案】系统科学(系统理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人们将系统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探讨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形成了系统哲学。
二、简答题
9. 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答案】(1)教育性方面的评价标准
①直观性: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②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新颖性:课件的设计新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启发性: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⑤针对性: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⑥创新性:能否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2)技术性方面的评价标准
①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
②交互性:课件的交互性较高。
③稳定性: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
④易操作性:操作简便、快捷。
⑤可移植性:移植是否方便,能否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⑥易维护性:课件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⑦合理性:课件是否恰当的选择了软件的类型。
⑧实用性:课件是否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
(3)艺术性方面的评价标准
①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应具有较高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②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③声音效果:声音清晰,无杂音,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10.为什么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运用已小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请举例说明。
【答案】教育技术运用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开发的产品走向教育教学领域、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环节,又为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实践依据的标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运用己不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而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运用层次,采用不同的模式。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根据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学习资源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方法大体分为五个方面,从其中三个方面进行举例说明教育技术的运用情况。
(1)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及其配套的教材或者软件。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应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班级授课环境中。在班级授课教学模式中,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师的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而存在,为学习者提供直观、逼真、生动、有形有色的视听觉表象。现代教学媒体现在及以后一段时间仍然是教育技术运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2)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其主体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计算机是实现多媒体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多媒体教学方式很多,包括情景创设、模拟演示、发现与探索、课件制作等等。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乃至其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它们设计成为一种拓展学生思维,增长智慧的工具和环境。
(3)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文化交流和教育的下具,使得因特网在教学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因特网的教学应用中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式、探索和协作式。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一项教学计划,会同时涉及到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和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模式,采用三种教学模式互相渗透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湖北大学网络精品课堂中,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及其配套的教材或者软件等现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