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理论904服装理论之服装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色立体
【答案】以无彩轴为中心轴,在这个无彩轴为中心的圆筒断面上放上色相环,用色相环到中心轴的距离来表示彩度,这样就可以形成色相、明度、彩度三个座标的立体空间,这种立体模型叫做色立体。在色立体上,与无彩轴垂直的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色,明度相等,这叫等明度面。与无彩轴平行的同一个垂直面上的色,色相一样,叫等色相面。
2. 假缝
【答案】“假缝”一词有两层含意:一是“假着”缝,不是真正的缝制,也就是把衣片绷攘起来或用大头针别起来; 二是使用的布也是“假”的,即代用料,一般为与本料(应使用的衣料)质地相近的价格低廉的棉布。这样就更便于大胆地“试”,大刀阔斧地修正造型。“假缝”一词与一般意义上的“试样子”不同。假缝是为了设计制作出最理想的最优美的衣服的一个重要过程。不仅定做的高级时装需要假缝,而且成衣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也要通过假缝来确认和修改设计。假缝并不单纯是为了纠正裁剪或制板上的错误,因此,那些认为只要尺寸量得正确,原型和板做得没错就不需要假缝了是完全错误的。
二、简答题
3. 举例说明服装有哪些机能。
【答案】(1)防护机能
①服装具有适应气候机能,可以防寒、防暑。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差、层数较多的衣服;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较好的衣服。
②服装可以防风防雨等。如风沙过大,人们可以穿风衣,戴帽子; 下雨的时候穿雨衣。
(2)适应机能
①适应运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着的人穿用各种衣物,一般首先要求这些衣物不阻碍人的各种动作,而且还要发挥出协助人们的各种生活行动,提高效率的作用。
②服装对于住居的适应
人的居住环境与人的着装关系十分密切。建筑是半永久性的生活设施,衣物则是不断变化的生活资料,因此,前者具有主导性和优先性,后者是受其影响而发展变化的。
(3)审美机能
①形态美
服装的形态美包含两方面的所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材质美、制作工艺的精美和造型美:另一方面是人着装后衣与人混然一体,高度统一而形成的某种状态美。只有当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互协调,高度统一时,才可能形成服装的形态美。
②色彩美
色彩美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配色效果; 另一方面是二次成形后,各种不同质感和造型的物体组合、搭配在一起时形成的配色效果。特别是衣物与衣物之间,衣物与人体之间的配色关系。
③动态美
服装是山活生生的人穿戴上一定的衣物形成的一种活动的审美对象。衣物的放松量、衣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对于服装动态美的表现至关重要。像舞蹈服和传统的剧装等通过强调服装的动态美来创造某种艺术效果的特殊衣装,大都夸大了衣物离体部的装饰,如长长的水袖、宽敞的裙摆、悬垂的饰带,随着表演者优美的舞姿,表现出令人陶醉的动态美效果。动态美的表现与衣料有关,柔软的、轻盈飘逸的、垂感好的衣料,富有弹性的衣料,有动感花纹的衣料,都有助于动态美的表现。
(4)容仪机能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某种形式的着装效果来对他人表示某种礼貌和礼节,表达某种友好的心机,显示某种威严和高贵气质,这就是服装的容仪机能。
(5)服装的标识机能
利用服装象征着服用者身份这种社会作用,通过服装的外观性形态来区别服用者,表示其所属、职业、阶级、任务及行动的机能。
(6)扮饰机能
利用服装标识服用者的机能,可以使人感觉服用者像另外一个人,即穿上特定的服饰,就表现出那种服饰所表示的人格。扮装、化装、假装、拟装就是以此来变换人格内容的。这实际上是服装的蒙蔽机能。如化装是便衣警察、侦探、间谍、特务所惯用的人格变换手段,服装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蒙蔽作用。;
(7)耐久机能
穿用衣物后表现出来的服装有如上所述的各种机能,但是人们希望这种机能有一种永久性,这就是服装的耐久机能。耐久机能分为机能耐久、构造耐久和材质耐久。
4. 举例说明服装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答案】(1)文明的移行
文明的传播,直接影响服装的变化。在文明传播过程中,服装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进展着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时也融合进了原始住民的原始服饰,或者一面排除那些原始的东西,一面逐渐积累,不断提高文明程度。
这些服装变化的形态和内容,或者登上兴隆、进化的阶梯,或者走向退化和衰亡。一方面作
为民族固有的服饰停滞或固定于各个地方;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通用的服饰进行着世界性的传播。
(2)宗教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现在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宗教,与其各自的教义和信仰相应地对服装的形式、穿法、使用范围都作了规定,并且各具特色的宗教艺术也对服装有很大影响。如新娘子穿白色婚礼服举行婚礼,便是基督教的产物。基督教规定,只有初婚者才能穿白色礼服,以象征纯洁,再婚者则要穿有颜色的礼服。印度的已婚妇女每天都要在额头上点个红点,以示其丈夫健在,如果没有红点就一定是寡妇。伊斯兰教徒的妇女们出门一定要把颜面遮盖起来。
不同的宗教对于服装的色彩纹样都有不同的限制和规定。伊斯兰文化中阿拉伯式花纹那种特异性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国唐代的宝相花、莲花、卷草纹等纹样,以及日本的一些染织物都明显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3)思潮的反映
服装是时代风貌的镜子,服装的变迁直接反映着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潮和当时人们的处世哲学。中世纪,西欧和北欧的新兴国家,最初模仿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文化,受到罗马式风潮的影响,但后来又顺应自然环境,脱离了地中海型的服饰,形成了北方型的近代西欧服装的原型。16世纪文艺复兴的思潮,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来表现服装的作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端地追求服装造型美的道路,那把腰扎得很细的紧身胸衣,带裙撑的膨朦裙,从上衣和裙子的二部式造型到袖子、领子、肩部等处的附加装饰,都连续进行了形态性的变迁。接着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18世纪的罗可可样式,使衣服在身体上越来越繁杂,越来越膨大,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后风潮,使女装发生很大的转变。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追求男性化以及个性的表现等意识、思潮,对机能性的要求,都直接反映于现代服装上。
(4)战乱、和平的影响
世界历史上的军事远征,无论是征服者一方,还是被征服者一方,由于相互影响,在服装上都带来某种程度的变化。亚历山大、成吉思汗的远征,十字军、拿破仑的进击,都给服装的传播和交流以很大的影响。
战乱时的贫困,使服装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和平则带来了服饰的繁荣昌盛,这在世界服装史上有很多记载。在没有外敌入侵、国内文化繁荣的情况下,服饰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我国唐代的服装、日本德川时代300年的锁国政策下发展起来的日本小袖文化,就是例证。
5. 简述巴黎高级时装业的兴衰经过。
【答案】(1)两度辉煌
在本世纪前半叶,高级时装曾两度辉煌: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
②第二次世界人战后的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