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麻醉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密码子的兼并性(degenerate )。

【答案】密码子的兼并性是指大多数氨基酸都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不同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这种性质。

2. 无规卷曲。

【答案】无规卷曲,又称卷曲(coil ),是指在蛋白质中,没有一定规则,结构比较松散的一些肽段的结构。

3. CDP-胆碱和CDP-乙醇胺。

【答案】CDP-胆碱即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它和CDP-乙醇胺是磷脂合成中的重要活化中间体,是胆碱(或乙醇胺)与ATP 在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再在转移酶的作用下与CTP 反应生成的。作为胆碱或乙醇胺的供体再与二酰甘油作用生成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4. (可立氏循环)。 【答案】(可立氏循环)是指激烈运动时,肌肉中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利用

(音译为可立氏循环),又称乳酸还原成乳酸,乳酸转运到肝脏重新形成丙酮酸,丙酮酸经过肝细胞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最终

以血糖形式运回肌肉的循环方式。这一循环代谢称为

肌肉中的积累,补充了葡萄糖,同时再生了

5. SD 序列(Shine-Dalgamo sequence)。

成,一般位于起始

密码子上游约7个碱基的位置。

6. DNA 二级结构。

【答案】DNA 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DNA 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保障肌肉氧供应不充分状态下糖酵解的持续进行,因为该循环消除乳酸在这些都是有利于糖酵解的因素。 【答案】SD 序列是指位于原核生物mRNA5' 端的一段富含嘌呤的保守序列,由个碱基组

7. 拮抗剂(antagonist )。

【答案】拮抗剂是指能与特定激素的受体结合,但并不能诱发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分子。

8. 活性蛋氨酸。

【答案】活性蛋氨酸又称S-腺苷甲硫氨酸(SAM ),是一种活性甲基供体。是ATP 与蛋氨酸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的。

二、问答题

9.

螺旋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肽链内部的氢键,而且还与氨基酸侧链的性质有关。室温下,在溶液中下列多聚氨基酸哪些能形成螺旋?哪些能形成其他有规则的结构?哪些能形成无规则的结构?并说明其理由。

(1)多聚亮氨酸

(2)多聚异亮氨酸

(3)多聚精氨酸

(4)多聚精氨酸

(5)多聚谷氨酸

(6)多聚苏氨酸

(7)多聚羟脯氨酸

【答案】(1)多聚亮氨酸的R 基团不带电荷,适合于形成螺旋。

(2)异亮氨酸的碳位上有分支,所以形成无规则结构。

(3)在

(4)在

(5)在时,所有精氨酸的R 基团都带正电荷,正电荷彼此相斥,使氢键不能形成,所时,精氨酸的R 基团不带电荷,并且碳位上没有分支,所以形成螺旋。 时,谷氨酸的R 基团不带电荷,并且碳位上没有分支,所以形成螺旋。 以形成无规则结构。 (6)因为苏氨酸(3碳位上有分支,所以不能形成螺旋。

(7)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折叠成脯氨酸螺旋,这脯氨酸螺旋是不同于螺旋的有规则结构。

10.简要叙述蛋白质形成寡聚体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1)四级结构的形成能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亚基结合的一个普遍性好处是有利于减少蛋白质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少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将会使蛋白质变得更加稳定。

(2)遗传上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蛋白质单体的寡聚结合对一种生物来说,在遗传上是经济的。编码一个能装配成同聚多肽的单体所需要的DNA 片段比编码一条与该同聚多肽具有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多肽所需的DNA 片段小很多。

(3)协同性。这是寡聚体蛋白(包括寡聚体酶)的一个重要性质。

(4)汇聚酶的活性部位。许多酶的催化效力来自单个亚基的寡聚结合。单个亚基也许不能构成完整的活性部位,寡聚体的形成可能使所有必需的催化基团汇聚形成酶的活性部位。

(5)寡聚体酶的不同亚基也许执行不同但相关联的反应。

11.DNA 样品为线形的双螺旋。取部分样品涂布在栅板上,温度维持在

双螺旋结构没有变化。另取部分样品进行同样的操作,只是温度为

提供什么信息? 【答案】形结构是由于双螺旋DNA 局部片段解旋形成的。这些片段富含A-T 碱基对,A-T 比G-C 的热稳定性差。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DNA 双螺旋链中碱基组成上的差别。

12.丙酰CoA 是糖异生的前体,它对于牛特别重要。在羧化酶的催化下,它被转变成D-甲基丙二酸单酰CoA ,反应式为:丙酰CoA ,反应式为:D-甲基丙二酸单酰(2)有人认为,动物不能固定

又以

(3)甲基丙二酸单酰甲基丙二酸单酰琥珀酰CoA 。 然后,一种差向异构酶和变位酶将D-甲基丙二酸单酰CoA 转变成TCA 循环中的中间物——琥珀酰(1)写出其他两种与丙酰CoA 羧化酶最为相似的羧化酶的名称。 是因为早期引入到生物分子中的C 一般在后期的反应中的形式丢掉。为什么羧化酶催化的反应对动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十分有用? 引入到丙酰CoA 则不一样,因为引入的C 保留在琥珀酰CoA 分子之中,这难道意

到糖类吗?为什么?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线形的双螺旋中出现了一些形(也称为“眼”形)结构,请解释此现象。这种现象能味着牛能通过糖异生从丙酰CoA 净固定

(2) 【答案】(1)乙酰CoA 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它们都需要生物素,具有相同的反应机制。被引入生物分子,充当好的离开基团(由羧化酶催化),有利于驱动生物合成途径

激活乙酰CoA , 然后又释放出来驱动后面碳链延伸的反应。

于是,后面的反应。例如,(3)琥珀酰CoA 是TCA 循环的中间物。为了转变成葡萄糖,它必须沿着TCA 循环,转变为草酰乙酸。然后形成的草酰乙酸成为PEPCK 反应的底物,形成PEP 的同时,释放

仍然没有净的转变成糖。丙酮酸羧化酶与此没有本质的差别,其产物是草酰乙酸,也是TCA 循环的中间物,而草酰乙酸不一定非要转变成糖。丙酰CoA 羧化酶特别之处在于被它激活的在后面的阶段被释放。

1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也是它们之间互相转变的联系点,所以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氧化供能和为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提供前体。如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可转变为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柠檬酸进入胞浆后裂解为乙酰辅酶A 、合成脂肪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