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约翰·洛克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漫话》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不朽之作,书中洛克提出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系列主张。洛克 的德育思想影响深远,它不仅对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家庭教育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同时期其他的一些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瑞 典、荷兰等国的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洛克的德育思想,是德育思想史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然而,洛克的德育思想,到目前为止,有的只是 对其作简单的介绍,有的只是就其某一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而对其系统全面综合的研究,还应深入探索。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宏观上对洛克的德育观进行介绍,通过洛克的哲学观、社会观和心理观三个方面论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在哲学观上,洛克否认了天赋的道德观念,认为道德的观念来自于后天的习俗,而一切的习俗又通过教育而深入人心,因此德育的巨大功能就 在于传递道德观念。在社会观上,洛克认为人一生追求的是幸福,德行好的人实际上就拥有了幸福;德行与人的一生相伴,而且不能失而复得 ,德行比学问财富等都重要,因此对德行的教育必不可少。在心理观上,洛克认为,人的欲望成百上千,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欲望之别,对他 们的判断,虚由人的理性承担,而人的理性,得通过教育来培养,因而,德育的任务便是培养人的健全的理性。 论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具体论述了洛克的德育主张。洛克将德行分为德(美德)与行(礼仪)两个方面,因此,第二部分专论美德培养 ,第三部分专论礼仪训练。 在美德的培养方面,洛克提出了对儿童进行美德培养的一系列主张。作者将其归纳为早教、说理、宽严结合、习惯、榜样与奖惩等六个方 面。洛克认为,对儿童的美德培养,应从儿童一出生就开始,而且年有幼的儿童可塑性大,因此德育的工作越早越好。教育儿童的方法,不能 简单粗暴,而应当对他们讲道理,这样才能最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而且说理的方法,可以达到培养孩子理智的目的。在对孩子的 管教方式上:对孩子管教过严,容易使他们精神颓唐变得没有活力;而管教过宽又会使孩子固执任性,应将二者结合运用。对儿童的美德培养 ,应坚持不断地进行,直至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观念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并形成一种习惯。在奖惩的论述上,洛克提出了从精神上使 儿童产生荣 誉感和羞耻感的奖惩方法来代替物质奖励和肉体惩罚的主张。但洛克并没有完全否定体罚的作用,他认为对于表现顽梗的儿童施行肉体惩罚还 是必要的。此外,洛克注意到了榜样在人的道德品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榜样可以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礼仪的训练方面,作者将洛克可礼仪分为礼貌、礼节和仪态三个方面论述。洛克要求,在礼貌上要敬爱父母师长,同时也尊重其它的人 ,不要对人粗暴,不要嘲笑和刁难别人;在礼节上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能表现出谄媚和虚伪,也不能使礼节太繁琐;在仪态上要做到举止大方 ,容貌和姿态悦人,应戒除矫揉造作和忸怩羞怯等毛病。礼仪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练习、跳舞及出国旅游等手段进行。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着重就洛克的德育思想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洛克的德育思想,既是时代要求的体现,同时又吸收了前人的思 想成果。其德育思想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它体现了理智与习惯的并重;第二,它体现了美德与礼仪的并重。洛克的早教、宽严结合、奖惩得 当等观点是前人提出过的,不过洛克在其基础上前进了一步,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则是洛克首次提出来的。 今天,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品经济的冲击,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儿童的道德的教育。在学校里,因为还存在升学的压 力,老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在了考试分数上,加之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及见效慢等特点,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么是抓一阵松一阵,要 么就干脆放任自流,总之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家庭里面,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在管教方式上也多存在着方法简单、 态度粗暴等弊病。因此,研究洛克的德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