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710电影史[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30年8月,几家大电影公司合并,成立联华影业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与明星、天一鼎足而立吸引来一批高水准的电影人才,比如导演中的_____、_____、_____,编剧里的_____、_____,再加上阮玲玉、金焰等一代巨星,构成了中国30年代电影无可复制的黄金阵容。

【答案】孙瑜;蔡楚生;史东山;田汉;夏衍

2. “长城”公司提出“_____”的口号,主张用电影反映社会问题。“神州”公司则主张“_____”地用电影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观。他们大都受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的“_____”的主张的影响。

【答案】问题剧;潜移默化;为人生而艺术

3. 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电影节上获得了_____国际电影节上_____。这是中国电影_____在西方第一次荣膺大奖。

【答案】柏林;金熊奖;第一次

4. _____年,第一部有声影片_____首次公映,预示中国电影走进有声时代。

【答案】1931;《歌女红牡丹》

5. 2012年上映的《王的盛宴》,导演是_____。

【答案】陆川。

6.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_____拍摄的_____,这是一部_____的电影,主演_____成为中国最早的演员。

【答案】1905年;《定军山》;京剧题材; 谭鑫培

7. 最早参加到电影中的新知识分子是_____。他于1924年就写作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剧本《_____》,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后,他先后创作了《_____》《_____》等影片。特别是在_____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答案】洪深;申屠氏;爱情与黄金;少奶奶的扇子;人物的心理刻画

8. 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_____为基础的。

【答案】戏剧化冲突原则

二、名词解释

9. 《孩子王》

【答案】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编剧阿城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本,导演陈凯歌,摄影顾长卫,主演谢园。影片通过插队知青在山村小学教书的经历,理性思考了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和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影片延续了“文革”后电影反思“文革”的传统,并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10.《人到中年》

【答案】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根据堪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围绕女医生陆文婷的境遇,反映并思考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同时赞扬了知识分子任劳任怨、忠于事业、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影片哀而不伤的叙事风格让人为之动容,更引起当时广大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潘虹以忧郁的眼神、出色的表演,赋予人物生命力和更多面的情感表达,成功塑造了陆文婷的形象。1983年,影片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11.《玉梨魂》

【答案】郑正秋1924年根据当时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玉梨魂》改编拍摄的无声故事片。影片讲述蠕居寡妇梨娘与儿子的教馆先生何梦霞相爱,由于礼法不可逾越,她忍受内心痛苦将小姑箱倩嫁给何梦霞。由于旧情难以割舍,何梦霞投笔从戎,梨娘忧郁而亡。原著中小姑箔倩也郁闷而死。郑正秋将这出大悲剧改为团圆结局一一摘倩携带梨娘的遗书和侄儿一起长途跋涉寻找何梦霞,最终何梦霞与药倩和好。该片对封建伦理和婚姻制度压迫下的妇女寄予深厚的同情。

12.《南征北战》

【答案】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出品。导演成荫、汤晓丹。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陈毅、粟裕等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战斗生活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战》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1952年版为黑白影片,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重拍了彩色故事片《南征北战》。

13.《姊妹花》

【答案】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郑正秋编导的家庭伦理情节剧巅峰之作,改编自郑正秋编导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影片以孪生姊妹大宝、二宝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著名影星胡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角色。《姊妹花》故事情节中伦理内容与社会内容相结合,契合观众对贫富悬殊的黑暗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观众共鸣,创造了当时国产电影连映60多天的最高纪录,并成为郑正秋和胡蝶各自的于七表作。

14.袁牧之

【答案】袁牧之,30年代出色的影、剧艺术家,1934年写出第一个电影剧本《桃李劫》,并担任影片主角,成功地塑造了他的第一个银幕形象。1935年,袁牧之又主演了《风云儿女》,扮演了浪漫诗人辛白华,也获得好评。1937年,创作了他的代表作《马路天使》,该片是30年代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

15.吴永刚

【答案】吴永刚(1907-1982)江苏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演、编剧。1934年由编导《神女》而一举成名。《神女》,1934年联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阮玲玉、黎铿主演,是30年代中默片的杰出之作。

16.景深镜头

【答案】景深镜头是摄影机沿着纵深方向安排组织被拍摄对象,从而产生逼真的空间立体感觉的镜头。当人物在前后景之间运动,立体感格外强烈。景深构图在视觉上突破了戏剧、绘画中存在的“第三面墙”,给电影造型开拓了新的领地。现代电影常常运用开放式构图,以获得更强的空间真实感和造型潜力。创作者可以利用前景和后景两个空间内的不同事件形成对比关系。

三、简答题

17.概述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成就。

【答案】(1)基本评价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

①在表现内容上,中国电影开始有规模地触及社会生活现状,现实内容代替了神异古怪与荒诞热闹的娱乐内容,现实疾苦、人民受压迫的激愤得以正面展示,电影第一次呈现出呼应时代精神与民心企盼的愿望。

②在艺术形式上,中国电影自觉地追求艺术创新,明显地借鉴吸收世界电影优长,探索民族化的表现形式,电影技巧有了巨大进步。叙事的流畅,造型表意的手段都有了长足进步。

③在创作方法上,改变了较为单一的思路,影戏电影继续丰富发展,并容纳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涵,多样的创作方法保证了中国电影整体形态之中呈现出变化的色彩。

④在整体社会形象上,中国电影基本摆脱了与世无干的消闲地位,确立了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强化了有独立位置的艺术形象。

(2)主要成就

①30年代中国电影取得的成就和新时潮的出现,都与左翼电影运动(也称新兴电影运动)有直接关系。左翼电影运动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巨大:其一,改变了电影创作的倾向; 其二,显示了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 其三,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现实主义传统形成。30年代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兴盛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一些前所未有的电影出现在银幕上:《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