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02课程论[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符合“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的思想?( )

A. 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

B. 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课程开发

C. 教师和学生尽管不直接参与课程开发,但他们本身却是课程的构成要素

D. 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问题是课程审议的核心问题

【答案】B

【解析】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简称校本课程开发,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2. 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

A. 英国教育家洛克

B.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

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D. 美国教育学者凯勒

【答案】B

【解析】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螺旋式课程就是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3. 卢梭指出,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A. 活动教学与口授教学

B. 实践教学与讨论教学

C. 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

D. 实物教学与讨论教学

【答案】C

【解析】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既然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活动中产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在活动中发现了世界也认识了自我,所以倡导活动教学在卢梭看来就是必然的。

4.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从结构功能主义立场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

A. 布鲁姆

B. 奥苏伯尔

C. 布鲁纳

D. 杰克逊

【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叫做正规课程或官方课程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具有“潜在性”。

5. 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两个内涵是( )。

A. 教与学的内在的连续性、教材与目标的内在的连续性

B. 经验与课程的内在的连续性、内容与手段的内在的连续性

C. 教材与方法的内在的连续性、目标与手段的内在的连续性

D. 目标与内容的内在的连续性、教材与经验的内在的连续性

【答案】C

【解析】杜威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由经验的性质所决定的;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一个内涵是教材与方法的内在的连续性,杜威认为,任何把教材和方法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极端错误;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二个内涵是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连续性。

6.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 )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A. 解放理性

B. 科技理性

C. 实用理性

D. 实践理性

【答案】A

【解析】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

7. 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体系是围绕着下面哪几个概念展开的( )。

A. “知,,、“情”、“意,,、“行”

B. “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C. “感觉”、“知觉”、“观念”、“理性”

D. “感觉”、“表象”、“观念团”、. “思想之环”

【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包括:①观念心理学体系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③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④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

8.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

A. 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 合作阶段

B. 启动阶段 实施阶段 合作阶段

C. 启动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

D. 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

【答案】B

【解析】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启动阶段。在本阶段,课程变革的发起者致力于使人们支持课程变革计划,这需要对课程变革计划的目标作出解释,以使教育实践者理解和接受; ②实施阶段。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对既定课程变革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需要;③合作阶段。在本阶段,所实施的课程计划已成为现行课程制度的一部分,这需要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密切合作、相互适应,以使变革计划不断进行下去。

9. 要真正发挥教学的积极教育作用,需要明确教学过程中( )与教育的关系。

A. 教学

B. 教养

C. 学习

D. 生活

【答案】c 【解析】

10.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三个是( )。

A. 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合作式教学

B. 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

C. 随机访问教学、合作教学、暗示教学

D. 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

【答案】D

【解析】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最典型的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