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目标管理

【答案】目标管理是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的现代管理方法。其特点包括:①面向未来; ②系统性的管理; ③重视成果的管理; ④重视人的管理。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都表现为一种程序或过程,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这一概念于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之后便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及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实践当中。

2. 文化

【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3.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答案】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公民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意在藉此促进教师职业专门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教师法》和1995年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资格作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首先是教师资格的条件:①必须是中国公民; 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③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所必要的身体条件; ④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其次是教师资格的认定。达到了上述教师资格条件,并不意味着自然取得教师资格,还必须经过法定机构的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关于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第二,不同的教师资格分别有不同的认定机关,如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认定;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经县级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审查后,还要报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认定。第

二,认定机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育行政机关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 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小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二、简答题

4. 简述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

【答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明确计划的含义及特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l )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下作进行组织和安排,合理配置现有的管理资源,使学校管理活动得以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2)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决策。计划和决策是紧密不可分的,有人甚至认为,计划工作基本上是抉择工作,只是在发现有一个可供抉择的行为过程时,才一会提出计划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工作基本上是作决策。

(3)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选择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完成学校管理任务所采取的措施、途径和手段。方法本身具有目的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既要考虑到计划的目的和仟务,也要考虑到计划的对象、内容和条件。即:计划的方向、对一象、内容、条件与方法的目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形成学校管理上作检查的标准。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状态的描述、设想,因而也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学校管理工作是否进行顺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关键看其计划是否实现。因此,计划也就成为了衡量学校管理上作好坏的标准。这也是计划的鲜明方向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5. 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

【答案】有四个管理流派的理论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分别是:

(1)“科学管理”理论

以泰勒为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 采取标准化管理; 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2)科层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

科层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梅奥。他实施的“霍桑试验”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系统理论

代表人物为切斯特·巴纳德、西蒙、卡斯特。

系统理论要求一切工作都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系统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一些教育管理人员把系统理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6. 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人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等因素,都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有制约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是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决定性质,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决定性因素。它对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具有经常性与持久性。

①一个国家教育投资比例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与客观依据

②一个国家经济力量只能提供它的物质资料的一部分用于教育投资,只能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考虑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的比例。

③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投资比例会提出必须超前增长的要求,教育投资比例要满足一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教育投资超前增长的速度必须加快。

(2)人口因素的影响

教育投资比例直接受制于社会人口因素的影响。教育投资是用于培养人的费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投资,因此人口因素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直接相关因素。社会人口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

②人口分布的密度对教育投资比例也有影响。

③人口年龄构成也是人口对教育投资比例影响的一个方面。

④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也是人口构成的组成部分。

(3)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

科学技术也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程度结构和专业结构。

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从而对人均教育投资比例水平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