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答案】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1)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2)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上述留存收益金额,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的利润或股利。例如,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增加了以前期间可供分配的利润,该企业通常按净利润的20%分派股利。但在计算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时,不应当考虑由于以前期间净利润的变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

2. 收入与利得

【答案】(1)收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増加。企业获取收入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入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増加。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増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经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取的投资报酬,如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股票投资的股利收入等。现行会计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概念。

(2)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増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具体分为: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3)收入与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积极利益的流入。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在于产生收益的业务性质,前者产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比如主营业务、兼营业务等,后者产生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比如处置固定资产、捐赠等。

3. 共同控制

【答案】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一般来说,具有共同控制权的各投资方所持有的表决权资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被投资企业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只有在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才能通过。被各投资方共同控制的企业,一般称为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

合营企业的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一般在合营企业设立时,合营各

方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会明确约定,在合营企业的重要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必须由合营各方同意才能通过。共同控制的实质是通过合同约定建立起来的、合营各方对合营企业共有的控制。

4. 无形资产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内容。

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①没有实物形态;②将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③持有目的是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是用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其他方面;④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⑤具有可辨认性,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5. 毛利率法

【答案】毛利率法是经常使用的存货估价法之一,是指用前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本期估计)毛利率乘以本期销售净额,估算本期销售毛利,进而估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毛利率法估算存货成本的基本程序为:

(1)确定毛利率。其计算公式为: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其中,销售净额一销售收入一销售退回与折让。

(2)估算本期销售成本。根据确定的毛利率估计本期销售毛利,再从本期销售净额中减除估计的销售毛利,作为本期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估计的销售毛利一销售净额×毛利率,估计的销售成本一销售净额一销售毛利。

(3)估算期末结存存货成本。从本期可供销售商品成本总额中减除本期估计的销售成本,作为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本期可供销售商品成本总额一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一本期可供销售商品成本总额一本期估计的销售成本。

二、简答题

6.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个别价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力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1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发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7. 简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答案】(1)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如比率分析,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将财务报表信息转换成等)

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报告分析比财务报表分析范围更广。它不仅分析财务报表,也分析其他相关财务报告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财务分析的范围最广。财务分析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

,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比率分析、净现值法等方法)

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在分析起点、分析对象、分析方法以及分析目的上都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