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民族学院804社会学概论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2. 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 IS--LM 模型
【答案】IS-LM 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意味着商品需求等于商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在利率r 和国民收入y 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IS 曲线表示了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LM 曲线描述了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由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获得。
4. 补偿性财政政策
【答案】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即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与以前的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它们的思想都强调财政收支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
与之不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起初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总之,按这种思想,政府应当比关心预算平衡更关心经济。
5. 税收乘数
【答案】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税收乘数用公式表示为:
可以看出,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GDP 折算指数? 什么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这一者有何差别?
【答案】(1)GDP 折算指数是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比率。名义GDP 是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产出。实际GDP 是选取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年价格,按照基年价格计算的产出。
(2)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 ,它测量的是典型城市家庭的生活成本。在某个基期选择一篮子城市家庭主要消费的物品和劳务,调整这一篮子产品的数量使其按基期的价格计算,其价值刚好为100。之后按各年不同的产品价格计算这同一篮子产品的成本,即可得到各年的CPI 。
(3)GDP 折算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指标,但实际上两者在计算的幅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两者所选择的作为计算基础的一篮子商品的种类各不相同。GDP 统计中并不包含进口产品,因而,GDP 折算指数也就没有计算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反,CPI 中却包含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时,以GDP 折算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就会
,而CPI 只计低于以CPI 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另外,GDP 统计所有当年生产的商品,是“普查”
,统计基数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算固定一篮子商品,是“抽查”
7. 试用粘性工资理论推导说明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答案】粘性工资理论认为,名义工资一般由长期合同确定,因此当经济状况变动时,名义工资
小能迅速调整,这样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中名义下资是粘性的。
在工人与企业谈判时,确定的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为:, w 是目标实际工资,P 是预期物价水平。e 。可以看出,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工资的变动。
图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粘性工资理论假定劳动市场均衡就业量由企业劳动需求决定。工人是按照事先决定的工资提供企业希望购买的劳动量,即企业的劳动雇佣函数是:。这样如图(a )所示,当物价水平由P 1上升到P 2时,实际工资降低,使得劳动需求由L 1增加到L 2。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Y=F
,在劳动量增加的情祝下,产出也随之增加,如图(b )所示。图(c )就是表示物价水平与(L )
产出之间关系的总供给曲线。当物价水平从P 1上升到P 2时,产出由Y 1增加到Y 2,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是短期的情况。在长期中,由于工资率仍会对劳动市场供求的变动作出完全的反应,从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8. 写出适应性预期的定义式,根据定义式分析适应性预期的优缺点。
【答案】(1)适应性预期的定义式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在通货膨胀研究中,适应性预期可以用下列的式了来描述。用P 表示当前对于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的预期,e 表示在上一期对于当前的预期,
P 为当前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或者,
这里P j 为过去j 年的真实通胀水平。因此,当前的预期通胀反映了所有过去通胀的加权平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