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841中国美术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捣练图》

【答案】《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首,现所见为宋摹本。《捣练图》卷是一隔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褥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2. 以形写神

【答案】“以形写神”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其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且“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3. 彩陶

【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储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4. 六要

【答案】“六要”是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的山水画的六种笔法,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5. 张家样

【答案】张家样,南朝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肤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薪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大家的明显标志。

6. 石涛

【答案】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

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馈的启示作用。

7. 曹衣出水

【答案】“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8. 《历代帝王图》

【答案】《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画中刻画了历史上西汉至隋朝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9. 白阳青藤

【答案】白阳青藤是指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六法

【答案】“六法”出自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品》,这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六法”即:①“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②“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③“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④“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 ⑥“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二、论述题

11.“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 他们在山水画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即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

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

(1)黄公望雅好书画、音律和散曲,尤以山水画冠绝一时,取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赵孟頫之“古意”,并且细心观察自然,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辄即模写”,终于在晚年卓然成一大家,成为元山水画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黄公望的山水画,整体布局、形象塑造以及用笔用墨都显得冷静沉着、从容不迫,皴点勾染,有条不紊。山村、水居、小桥、流水平平稳稳,统一在和谐宁静的环境中。其传世之作以《富春山居图》卷最为著称,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烟云、山峦、杂树、沙诸和村舍,展现了百里富春苍茫明洁的深秋风光,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的杰作。

(2)吴镇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善于用湿笔表现山川林木的郁茂景色,笔力雄劲。技法容纳南宋骨体,但又舍弃刚劲而趋于温润,独树一帜,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人多以他为师。尤喜作渔父图,表现苍茫气象,均为江南名山景色,水墨圆浑苍润,笔法凝练坚实,喜作洒脱流丽的草书题款,史称诗书画三绝,吴镇的绘画,山水、墨竹都有较高造诣。传世作品主要有《秋江渔隐图》、《渔父图》、《竹谱》等。

(3)倪瓒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 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远帕,浅水遥岑,章法极简,墨色淡简却没有纤细浮薄之感,力求神似。这种“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两代文人画影响极大,明代江南人家以有无倪画来判清浊和雅俗。传世作品有《雨后空林图》、《渔庄秋霁图轴》、《六君子图》轴等。

(4)王蒙乃赵孟烦外孙,家学渊源,绘画工人物,尤擅山水,得外祖点拨,更参酌唐宋诸家,师法造化而独具面貌,喜欢用枯笔干效,创牛毛皱,皴法简练成熟。他的山水布局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善于表现江南山川的温润感,创造出翡郁深秀、苍茫幽致的境界,如《青汴隐居图》轴、《夏日山居图轴》、《葛稚川移居图》轴等,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2.论隋唐五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答案】(1)隋代山水面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今传存最早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的风貌开创了我国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

(2)唐代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山水画家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继承着展子虔的传统而发展。盛唐时期,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诗人王维创水墨渲染山水,苏轼评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3)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表现感受,创造出更真实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五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13.简述近代中国画的革新思潮有哪些。

【答案】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