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1美术专业理论之外国美术简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后绘画性抽象
【答案】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后绘画性抽象”是于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这群画家对抽象表现主义以笔触、色彩和肌理效果来表现主观感情表示反对,主张以清晰明确的抽象形式(轮廓明显的抽象形状,平整光滑的大色面)取而代之。
2. 波普艺术
【答案】波普艺术又称新写实主义,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英美,代表了对抽象表现主义一类非具象艺术的反叛,以干净、硬边的精确画法为特征。波普艺术家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和其他印刷品)加以普及。它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的界限,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安迪·沃霍尔是美国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
3. 大卫
【答案】雅克·路易·大卫,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大卫,并不满足于古代的理想美。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代表作品有《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马拉之死》、《萨宾女人》等。
4. 《书吏凯伊像》
【答案】《书吏凯伊像》是石灰石彩绘雕像,高52厘米,大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它是古代埃及一件杰出的艺术雕像,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属于古埃及第五王朝时期。刻划了一个身份低微的人物——书记官的形象。当时埃及的雕塑艺术几乎被法老和贵族所垄断,那些雕像受到严格的程式化限制,僵直呆板; 而《书吏凯伊像》创作出一个身份较低的人物的雕像,较少受到局限,更偏重于写实,显示出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技巧。
5. 未来主义
【答案】未来主义是指将未来元素引入到艺术中的艺术流派。1909年盛行于意大利,出现了一个广泛的文艺运动,包括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各个领域。他们讴歌现代工业所展现的速度与力量之美,叫嚷“摒弃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以绝对而彻底的方式否定过去。在形式技巧上,未来主义画家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运动的场画和感觉,热衷于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
6. 布朗库西
【答案】布朗库西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重要雕塑家。他的作品以象征性的极端抽象与微妙的造型为特色,关注自然的理想化形象,同时又能把真实中的鸟、鱼、蛋和人体结构的本性表达出来。风格清澈和纯净,被尊称为彻底抽象与单纯化的前卫雕刻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沉睡的缪斯》、《波嘉尼小姐》《无尽柱》、《鸟》等。
7.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的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有卢梭、米罗、达利等。
8. 《最后的晚餐》
【答案】《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画面中,耶稣处于正中央,在使每个人物均具有充分表现力的同时,不使画面凌乱、分散。这幅画中,达芬奇通过象征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性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9. 古风的微笑
【答案】“古风的微笑”是指古希腊人体雕刻建筑的脸上千篇一律的笑容。它开始出现于古风时期,当时出现了大型圆雕和建筑装饰雕刻,但雕像仍多处于正面的呆板、僵硬阶段,显然还受埃及程式化的影响,但又小及埃及雕刻成熟。人物直立像一根柱子。女性的衣纹刻成一根根平行线,为追求生动的表情,人物脸部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的表情,人物通常着色,衣纹和头发刻画常具有装饰性的特点。
10.杜米埃
【答案】奥诺雷·杜米埃,法国著名画家、讽刺漫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是当时最多产的艺术家,也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他的政治和历史漫画讽刺了政客和自以为重要的中产阶级。油画创作则多以普通劳动者和卖艺人的生活以及他喜爱的文学作品为题材,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遒劲的线条,来突出人物形象,粗犷泼辣,富有独创性。代表作品有《高康大》、《立法肚子》、《宽恕》、《唐·吉诃德》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罗马式美术的特点。
【答案】不同时期罗马式美术的概念是:
(1)在欧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罗马式”美术是指哥特艺术以前的所有艺术或者指在13世纪以前凡是与地中海艺术传统有关的东西。
(2)随着中世纪艺术研究的深入,“罗马式”的概念具有很大含混性,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占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
②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
③罗马式艺术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④罗马式艺术还有许多不太明显的外来影响: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瞥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和克尔特—日耳曼的传统。
12.简述古埃及雕刻程式。
【答案】埃及雕刻的程式在古王国时期就已形成,以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雕刻程式有: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
(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既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
(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13.巴比松画派的艺术主张和意义是什么? 请举一画家的创作来说明。
【答案】巴比松画派,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形成画派。
(1)艺术主张和意义
巴比松画派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十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巴比松画派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浩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巴比松画家的风格和自然物一样丰富。
(2)米勒
米勒出身农民家庭,虽然在巴黎已经以画裸女闻名,但巴比松的田间劳动者使他看到自己多年梦想的升华。
①1848年,《簸谷者》作为他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幅在沙龙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它实现了许多画家长期的求索,也被僧恨这种艺术的人说成是”夸大事实”。
②《扶锄者》描绘了一位从清晨起便在贫痔土地上奋力劳作的农民,他想直直腰,喘息一下。米勒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恰恰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