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871艺术与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传播在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功能分别有哪些?

【答案】(1)传播在组织层面的功能包括:

①告知功能

告知是向人们迅速、及时地提供新近发生的新闻和信息。它是人类监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告知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变化、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事物,从而周期性更新我们的认知和知识。新闻媒介并不限于告知新近发生或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也可以报道早就发生的但又不为人们所知晓的有意义的历史事实,还可以预报某些即将到来的喜讯、危险或变化。在大众传播的载体和科学发明中,不论是电报还是电话,是广播还是电视,是传真机还是计算机……无不被迅速地用于告知信息的活动之中。可以说,迅速、真实、准确地告知或报告信息,已经成了传播世界中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②表达功能

所谓表达,就是人们通过媒介和符号表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告知提供的是外在信息,即皮肤之外的信息; 表达传递的是内在信息,即皮肤之内的信息。作为大众媒介的传播者,他不仅应该客观地报道周围世界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和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也有理由向人们表达自己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观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同时,他还有责任将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通过适当的传播方式表达出来,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感情、沟通思想的工具,而不应当只是少数人的传声筒。

③解释功能

它是对告知和表达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告知和表达常常是表面的、浅层的和陈述性的,而解释则是内面的、深层的和说明性、分析性的。在当代,由十广播、电视和网络加强了告知功能和作为信息来源的吸引力,报纸和杂志的告知功能已越来越小,但是,报刊在说明、解释和评论社会事件方面所起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就社会目标和公众事务展开广泛辩论而又需要针对简单的报道作出深刻分析的时候,解释更是必不可少。

④指导功能

指导是人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指通过告知消息、表达观点、解释缘由、公开劝服,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一定的方向性指点和引导的作用。同上述三种功能一样,指导功能存在于

人类的一切传播活动之中,不论它是政治的、经济的传播,还是文化的、艺术的传播; 也不论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都要履行或释放指导功能。

人类传播在组织层面上的四项功能虽然被分开论述,但是它们一般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诸种功能交织、融合在一起共同履行自己的使命和任务的。

(2)传播在社会层面的功能主要有:

①政治功能

在当代,政治已日益生活化,生活也日益政治化。人类传播活动,不能不反映政治、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媒介的政治功能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

②经济功能

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一股具有极大潜力的经济力量。

a. 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

b. 传播媒介又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换句话说,人们可以自觉地运用大众传播工具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c. 大众传播是国家现代化的“催化剂”。罗杰斯认为经济发展不是目标,而是过程。这个过程一步步由农业前社会、农业社会、工业前社会、工业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迈进,而传播都在其中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③教育功能

a. 大众传播媒介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

b. 它可以创造一种重视教育、具有强烈教育意识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大众争相吸收和享用文化知识;

c. 它能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逐步夹带和积聚知识;

d. 就是大众媒介直接传播知识。

④文化功能

传播与文化如影相随、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实际上,没有传播媒介也就没有所谓的文化。传播媒介不仅对文化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广泛而普遍的,它对文化的影响经常被当作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而且文化也是传播媒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传播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承接和传播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 积淀和享用文化。

2. 简述集合行为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机制。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1)集合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②与人类正常的、有理性的传播行为相比,集合行为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2)举例说明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①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a. 暗示是指一种传播方式,即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于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集合行为的参加者通常处于亢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其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

b. 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和情绪的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集合行为,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例如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中的球迷暴动、印度尼西业发生的迫害华人事件,就是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机制发生作用的典型事例。

②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a. 模仿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集合行为中的模仿主要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心理学认为,这种模仿与人的安全(或防卫)本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在场的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但是,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最不安全,例如在电影院失火的场合,一个人向出口跑去,全体观众跟着蜂拥而上造成出口堵塞所带来的危险要比冷静应对大得多。

b. 在其他类型的集合行为中,非理性模仿的发生基于另一些原理,如“匿名性”原理。例如,研究表明,“打砸抢”分子中不少人是平时循规蹈矩的正常人,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越轨行为,是因为集合行为使其淹没在人群之中,这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会使其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的冲动的行为。

③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在集合行为中,总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煽动者和利用者,他们往往会利用人群的亢奋情绪和巨大能量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而散布谣言则是操纵人群的有效方法,因为在集合状态下,人们不再具备识别谣言的能力,而谣言则能随着流言快速扩散,不断把人群的行为引向极端,直至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3. 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答案】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