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634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类?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又称潜水;深层地下水承压喷出的称为自流水。浅层地下水之上,有时存在局部不透水层,滞留一部分重力水,形成上层滞水。
(2)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具体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①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一般分布范围不广,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受气候、水文影响较大,故水量不大而季节变化强烈。上层滞水的动态主要决定于气候、隔水层的范围、厚度、隔水性等条件。当隔水层范围较小、厚度较大或隔水性不强时,上层滞水易向四周流散或向下渗透。上层滞水矿化度比较低,但最容易受到污染。
②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这个自由表面就是潜水面。从地表到潜水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下伏隔水层之间的岩层称为含水层,隔水层就是含水层的底板。潜水面以上通常没有隔水层,大气降水、凝结水或地表水可以通过包气带补给潜水。潜水面的位置随补给来源变化而发生季节性升降,形状可以是倾斜的、水平的或低四的曲面。绝大多数潜水以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潜水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③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承压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隔水顶板妨碍含水层直接从地表得到补给,故自流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常不一致。在适当地质构造条件下,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都可以形成自流水。在盆地、洼地或向斜中,出露于地表的含水层,海拔较高部分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海拔较低部分成为排泄区。单斜构造也可以构成自流含水层。当含水层一端出露于地表,另一端在某一深度上尖灭或被断层切割而不导水时,一旦补给量超过含水层容水量,水就从含水层出露带的较低部分外溢,其余部分则成为承压区。
2. 土壤盐碱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答案】(1)土壤盐碱化过程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渍化。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做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再分配从而使盐类在积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集聚起来。
(2)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条件
在我国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易于在地表集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盆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反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②地形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也就与盐分的集聚和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在低洼地带集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区。从小地形看,土壤积盐情况正好与大地形相反,盐分往往集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③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毛管水运动的高度与速度,地下水影响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④河水与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是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3. 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地表特征、风动力状况是风沙作用及形成风沙地貌的基本条件。
(1)地表平坦:
平坦的地面以及开阔的内陆盆地,有利于气流的运行;同时往往堆积有比较丰厚的碎屑物质,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
(2)干旱少雨:
干旱区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土质干燥,地表植被稀疏或完全裸露,因此,有利于气流对地面的直接作用,从而引起沙粒的吹扬和沙丘的移动,使地面受到风沙的侵蚀。
(3)风沙流的形成:
干旱地区由于地面裸露,受强烈的日照后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强烈的上升气流,风的强度和频度都较大,这些都为风沙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4. 何谓海洋? 它对地球环境有何意义?
【答案】(1)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是在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但彼此相通的一片广大水域。其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海和洋彼此沟通连接,组成一个统一的水体。
(2)海洋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①在气候方面,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交换、调节有着显著作用。暖
流对流经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对流经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若洋流异常,则会影响到全球的环流情况,进而影响到全球的气候。
②在海洋生物分布方面,洋流的位置,往往会影响到渔场形成的位置。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会把营养盐类带至海洋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吸引各种鱼类到此觅食,形成渔场。而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如果没有海洋,就没有海洋生态。
③在环境污染方面,某处出现污染,洋流往往会将此处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别的区域。一方面,这能够减少、净化源头的污染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污染向其他地区扩散。
5.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有: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于圆形;
(2)它们的轨道面都近似地在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和公转方向相同;
(4)所有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只有天王星是唯一的例外;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接近母星的赤道面;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都和母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6. 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影响。
【答案】(1)洋流的含义
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人规模地非周期性的运动。
(2)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也是主要蓄积者,海水冷却时将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增温时则将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一一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洋流在低纬和高纬的热量传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了纬度间的温差。
②由于大洋东西岸冷暖洋流水温的差异,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发生显著区别,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分布。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低;而接近暖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高。
7.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意义。
【答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网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主要包括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意义,具体来说如下:。
(1)食物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