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6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解决矛盾的条件又是什么?

【答案】(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一商品一更多的货币”(

多的货币,即资本的增殖额)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等价交换,显然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上,但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是不等价交换,即低于价值购买或高于价值出卖,似乎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

但是,由于商品生产者小断变换买者和卖者的身份,他作为买者多得的,当他作为卖者或买者时又会失掉。即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始终能贱买贵卖,从流通中取得了更多的价值,但这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多得到的,正是别人失去的,流通中的价值总量没有增加。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 说明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它使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种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指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最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哪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率高,其他部门的资本就会向这里转移,其结果必须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

(1)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

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在于,两者都使利润率在各个企业或部门之间平均化。部门内部竞争使得部门内的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而部门间竞争使得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最终结果是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这两种竞争促使了资源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

,其中G'=G十△G ,△C 表示更

刺激了资源的配置和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提高。

(2)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

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主要区别在十:部门内部的竞争导致社会价值的形成,而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部门内部竞争,是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商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市场价格,它是商品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部门内竞争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各部门之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投入等量的预付资本,在不同部门获得不同的利润,这与利润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这一规定相矛盾,也是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各部门的资本家不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的生产和经营,都要求大体上比例于他们的预付资本量而获得相应的利润,否则就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自由转移。这种转移,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

3. 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集中体现为哪些方面?

【答案】(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占有,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经济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即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为了使社会再生产能顺利进行,就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比例: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也就是按照社会需要把社会总劳动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比例失调。

②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即生产的无限扩大同有效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惟一目的。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内在趋势。但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消费能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得生

产出来的剩余价值难以完全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之间发生脱节。

③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决定资本家必然会竭力压低工资水平,从而引发生产与分配的矛盾。总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这也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它必将由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4. 简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及意义。

【答案】(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实现的。这种转移,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部门间的企业竞争是资本寻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其表现形式则是资本从发展缓慢、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向成长性强、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于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 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由此可见,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意义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平均利润,就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所有的部门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而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就不一致了。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这样,利润的本质、源泉以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便进一步被掩盖和歪曲了。

5. 简析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1)经济调节。经济调节主要指国家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发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检查。政府首先实行科学决策、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