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方经济学2001(A)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 卷
专业方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
方向:政治经济学专业各方向、西方经济学专业各方向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需求
2.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3. 帕累托最优状态
4.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5. 经济周期
二、简答及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 (Q )=0.04Q 3-0.8Q 2+10Q+5,计算该企业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3.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的?
4. 作图并说明什么是LM 曲线的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作图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并推导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2. 假定某经济社会由于总需求不足的原因而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试论述政府能够运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手段)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并分别论述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手段)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答案部分
中南财经政治大学
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 卷
专业方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
方向:政治经济学专业各方向、西方经济学专业各方向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以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需求表示了消费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商品数量的计划。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因此,在经济学上,需求不同于需要。后者是指人们主观上的一种欲望,前者则不但是人们的一种欲望,而且是指具有某种支付能力的欲望或需要。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构成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它是由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