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计入GDP 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案】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 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例如,进口1台价值10万美元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5万美元的香水被计入本国消费,进口价值15万美元的军火被计入政府购买。如果计算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时不把这30万美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国生产的GDP 计作本国的GDP 。因此,计算GDP 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否则,就会犯多计算GDP 的错误。
2. 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意见?
【答案】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存在不同意见。以货币政策为例,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同的政策规则:
(1)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这就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所谓“单一规则”。他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最好的选择,此外就不要再作其他政策调节。
(2)以名义GDP 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宣布一个名义GDP 的年增长率目标,若名义GDP 上升到此目标以上,就降低货币增长以抑制总需求。若低于此目标,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3)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实际通胀率与此目标违胀率的偏离程度调整货币供给,即实际通胀率高于目标通胀率时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反之则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4)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即泰勒规则。泰勒认为,货币政策要能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就应把调节真实的名义利率作为主要操
作方式。若实际通胀率和失业率偏离目标值时,就应当调整名义利率,以抑制通胀或降低失业率。
3. 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并说明其为何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1)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一一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如下:
假设一个典型的企业i 的供给函数为:
其中,y i 是企业的产量,P i 是其产品的价格,P 为反映市场价格总状况的总价格水平,y i *是企业潜在的或正常的产量,h>0。在以P i 为纵坐标,yi 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①式表ry 为一条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在实际中,企业并不知道价格水平P ,而只能对其加以估计,用P 表T 企业对e
价格总水平P 的估计,则①式变为:
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可按下述方程来进行:
其中,表示社会上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b 为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
调整系数。将③式代入②式并整理,可得:
济的总供给函数变为:
产量,将④式中的参数nh (1-b )用字母
式中,参数表示,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可改写为:
>0户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此式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2)新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 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平时(即)
4. 什么是随机游走? 消费变动服从随机游走的论断与持久性收入假说有什么关系?
【答案】(1)随机游走是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时,消费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它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提出的。
(2)根据霍尔的观点,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遵循随机游走。霍尔的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入,并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改变自己的消费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使他们修正其预期的消息。如果消费者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 ④式就是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其中y 为总产出,P 为总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
二、计算题
5. . 己知资本增长率g k =2%,劳动增长率g t =0.8%,产出增长率g y =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α=0.2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答案】由题意,资本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为α=0.25,则劳动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为:β=1-α=0.75。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取得的增长率为:
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为:g y =3.1%
二者差额为:3.1%-1.1%=2%。
实际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和劳动取得增长率两者的差额即为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即因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因此,在本题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
6. 假定:(1)消费函数c=50+0.8y(y 为收入),投资函数i=100-5r(r 为利率); (2)消费函数C=50+0.8y投资函数i=100-10r; (3)消费函数C=50+0.75y,投资函数i=100-10r。
A. 求(1)(2)(3)的IS 曲线;
B. 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C. 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答案】A. 根据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y=c+i,可得IS 曲线分别为:
(1)中的IS 曲线为r=30-0.04y;
(2)中的IS 曲线为r=15-0.02y;
(3)中的IS 曲线为r=15-0.025y。
B. 比较(1)和(2),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4变为0.02,IS 曲线更加平坦,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国民收入也对利率更加敏感,即利率的一点变动将引起均衡收入y 很大幅度的变动。
C. 比较(2)和(3),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2变为0.025,IS 曲线更加陡峭,说明IS 曲线的斜率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较小,意味着
支出乘数较小,从而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小幅度变动,因而IS 曲线就较陡峭。
三、论述题
7. 论述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理论,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答案】(1)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理论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起货币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全过程,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传导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利率途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最终影响国民收入。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首先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