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均衡战略。
【答案】(l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博弈论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都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任何参与者单方面改变均衡策略都会降低自己的报酬。
(2)博弈论的主要静态均衡策略包括:
①占优策略均衡。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的。一般来说,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②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一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③最大最小策略。最大最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最小收入是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最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最大最小策略。
(3)动态博弈条件下的策略行动。寡头企业在竞争中并不拘泥于和对手进行默契配合,以便均分高额利润,往往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取得竞争的优势。
①首先行动优势。首先行动优势是指在博弈中首先做出策略决定的人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承诺”。承诺并不只是口头上宣布做某种事情,而是包含着采取某些实质性的
行动。承诺是竞争者诱使竞争对手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决策,以使自己多获得利益的一种策略行动。
②确实可信的威胁。在博弈中,博弈者可以通过对对方实施确实可信的威胁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确实可信的威胁是指博弈者不只是恐吓对手,而是采取某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这
种威胁可信。
③塑造形象。竞争者给自己塑造某种合适的形象,往往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④阻止对手进入。一个垄断者可以设置障碍,以阻止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一个重要的策略性行动是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超额生产能力。一旦竞争对手进入,就利用这些超额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压低价格。现行垄断者的这一策略性行动将会改变支付矩阵中自己的盈利数值。
二、计算题
2. 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政府试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成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
(3)如果政府打算对该垄断厂商征收一笔固定的调节税,以便把该厂商获得的所有超额利润都拿去,试问这笔固定税的总额是多少?
(4)如果政府对该垄断厂商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产品税1单位,新均衡点如何?
(5)试比较以上三种方法对消费者的影响。
【答案】(1)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
,成本函数。 把Q=1代入需求曲线,可得:
即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为1、7和4。
(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P=MC,则有:
解得:。
采用(1)小问计算方法,可得出:
则限价应为5.2.
(3)因为政府征收的固定调节税要把该厂商的超额利润都拿走,所以政府对该厂商征收的固定调节税就是其获得的超额利润,即为4单位。征税后,市场产量、价格都没有变,但是垄断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4)如果政府对该垄断厂商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产品税1单位,则该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提高,即。
即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 即如果政府企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成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
解得:从而可得
即如果政府对该垄断厂商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产品税l 单位,新均衡点为价格为7.375,产量为0.875,此时该垄断厂商利润为3.9375。
(5)消费者能从第一种方法即政府迫使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扩大产量中得到好处,因为他们能以较低价格买到较多商品。第二种方法即政府对生产者征收一笔固定调节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直接得到好处,因为价格和产量没有任何变化。第三种方法即政府对垄断厂商征收l 单位的单位产品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好处,反而受损。因为征收单位产品税后,产量下降了0.125单
位,价格却上涨了0.375单位。这意味着垄断者把部分单位产品税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了消费者。
3.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函数是Q=100-5P,其生产的边际成本恒为10元。在征收每单位2元的消费税之后,试求:
(1)垄断厂商的均衡价格上升了多少?
(2)垄断厂商的利润有什么变化?
【答案】(1)政府未征收消费税时,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MC=l00
2由需求函数可得总收益函数为TR=20Q-0.2Q,则边际收益为MR=20-0.4Q。
再结合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可得20-0.4Q=10,解得均衡产量为Q=25。从而可得均衡价格为P=20-0.4Q=15。
征收消费税后,厂商的边际成本MC=10+2=12。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可得20-0.4Q=12,解得均衡产量为Q=20,进而均衡价格为P=16
所以,政府征收2单位消费税后,使商品价格上升了1元。
(2)政府未征收消费税时,厂商的利润
开征消费税后,厂商的利润
因此,征税使得厂商利润减少了45。
4. 若消费者效用函数,那么收入—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是在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收入变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切点的轨迹,它经过原点。设商品X 的价格为p x ,商品Y 的价格为p y 。
对于效用函数U=x'y,边际效用分别为:
代入效用最大化条件
由于,可得:,变形整理得:。 是固定不变的,r 为常数,且r>0, 故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因此,是大于零的常数。又因为收入—消费曲线过原点,所以就是曲线的斜率,而又是大于零的常数。因此,该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是一条过原点且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